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主动发展

江苏语文卷到底想考什么?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的感觉,就是平稳、平和,考试结束后,考生反应也很平静。

与往年相比,今年承继了以往的命题风格,没有大起大落的意外,只有可以预见的微调,在这悄然变化之中,似乎又在悄悄暗示着什么。

  一

从试卷布局来看,仍然是语知语用当先,古诗文阅读随后,现代文阅读选材在大家的预料之中,文学类文本(小说节选阿城的《溜索》)阅读+论述类文本(朱光潜的《谈静》)阅读。作文依旧是“提示语+题目”式的命题作文,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精神准备的。

可是,今年的变化多少有点让人费解。试卷第3题第1小问“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这无疑是在考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而这种题型江苏省从自主命题以来就一直没有考查过,江苏高考命题依据《考试说明》中也没有相关的例题。虽然“常识”不可不知,专家也会认为考生不会不知,但高考毕竟是指挥棒,指向哪就打向哪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了。各个学校除了文科班外,不会有多少老师会重视乃至提及文学常识,考生又从何而知呢?这对理科考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考生来说,未免有失公允了。这也许是考试院的专家们要释放出来的一个信号吧:要考文学常识了!另外,让人遗憾的是今年的诗歌鉴赏题的第1小问,要求写出《雨霖铃》中的两句诗,这无疑等于多了两道名句默写,而这两句的默写明显超出了《考试说明》规定的名句默写范围,从考情看得分明显偏低也在预料之中了。

  二

需要一说的是作文,今年的作文以“绿色生活”为题,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既没有2004年“山的沉稳,水的灵动”那样大雅,雅得让考生无从下手,也没有像2005年“凤头猪肚豹尾”那样大俗,俗得有点不可耐。面对“绿色生活”这个题目,考生只要用心揣读提示语“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就会受到启发,获得灵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个命题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现实性、人文性和导向性,这也许是命题者发出的又一信号吧。不必回避热点,应该关心时事。今年有专家在各类传媒上公开声称:今年作文不会考世博、玉树救灾。这是不是又能让我们从另一层面另一角度去反思呢?毕竟今年语文卷中还是出现了“世博”题的。

当然,绿色生活,不等于低碳生活,更不是要考生去写什么“环保”之类的话题,否则未免流于肤浅。考生应该化实为虚,由生态的“绿色”上升到心态的“绿色”。考生只要抓住“提示语”,从中引出什么是绿色生活,并由此阐发开去,思考为什么要“绿色生活”,怎样进行“绿色生活”。考生完全可以联系今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探究跳楼事件背后的深层因素,例如生活压力导致心态灰色等,从而倡导绿色生态、绿色心态的生活。

一言以蔽之,今年作文既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出彩!       

                                                                           胡越整理

见《常州日报》http://{域名已经过期}/site1/czrb/html/2010-06/08/content_315652.htm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I:有鱼吃还捉老鼠?        全国卷II:浅阅读行动 

  江苏卷:倡导绿色生活               江西卷:找回童年 

  宁夏卷:成才是有规律的           重庆卷:难题 

  福建卷:《格林童话》的诞生   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              辽宁卷:大与小的选择

  广东卷:与你为邻                     四川卷:点与人生 

  上海卷:从丹麦人钓鱼说开去         山东卷:人生的光影变化

  湖南卷:早                               安徽卷:吴兴杂诗有感

  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               陕西卷:环境改造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