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AFS中华文化国际夏令营续篇之十――中国剪纸
文/图 赵齐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剪纸的魅力之一在于托物寄语,纳福迎祥。人们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魅力之二在于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把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所以老外对待中国剪纸和中国结一样,也是情有独钟。画几笔,折几下,剪几刀,打开来就是一件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艺术品,老外觉得太神奇了,简直妙不可言。
周五下午上中国剪纸课,美国带队老师Anne早早坐在第一排,早来的美国学生自己抢占了第一排不算,还替别人占领最佳位置。坐在前排,一是老师示范时看得真切,二是容易得到老师的指点。
三中特聘美术老师朱冬健先教营员们剪喜字。学生们画的画、折的折、剪的剪,专心致志、鸦鹊无声。Anne说,这么安静的课堂在美国不多见,美国老师要花九牛二虎之力,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让学生安安静静上课。
在老师指导下,通过互帮互学,不少学生剪出了自己的作品。他们脸上乐滋滋的笑容,说明对自己的成果还挺满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