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高中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常州市第一中学 顾超 曹波
一、前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进行了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在2006年8月1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了一组数据,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耐力素质低谷徘徊等体质健康问题突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和《国办53号文件》精神,高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常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常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了26所监测点校网络建设,并连续多年对高三学生、中小学毕业班体质抽测,通过体质健康监测与数据研究,掌握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便于及时有效的展开相关工作。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主要围绕2019年度常州市高中生身体素质项目抽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常州市八所高中校高三学生;
(二)研究内容:
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坐位体前屈
(三)监测样本与抽样方法:
本次监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在确定的监测点校中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监测样本,所抽取的班级数以能满足最低监测样本数为限。体测样本由参加健康体检的学生中筛选出的身体健康的学生构成;
(四)调查法
各校抽取2个班级约100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
三、结果与分析
(一)速度素质方面:
1.男生50米跑成绩平均值为7.6s,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下称为“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为76分,处于良好等第的下沿位置;
2.女生50米跑成绩平均值为9.1s,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为55分左右,等第为不及格;
(二)耐力素质方面:
1.男生1000米跑成绩平均值4分2秒3,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为74分,处于及格等第顶部位置;
2.女生800米跑成绩平均值3分52秒3,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约78分,处于良好等第中等偏下位置;
(三)力量素质方面:
1.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平均值2.7个,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低于10分,处于不及格等第底部位置;
2.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平均值为38.0个,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75分,处于良好等第的下沿位置;
(四)下肢爆发力素质方面:
1.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为227.6cm,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67分,处于及格等第的中部位置;
2.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为172.5cm,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约70分,处于及格等第的上部位置;
(五)柔韧素质方面:
1.男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平均值为11.5cm,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74分,处于及格等第的顶部位置;
2.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平均值为15.6cm,根据“评分表”该项目成绩得分83分,处于良好等第的中上位置。
(六)问卷调查方面:
1.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效果还不够明显,运动强度和负荷偏低,运动兴趣不浓,怕出汗太多影响下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2.高中生学业压力偏大,没时间运动、偶尔也有体育课被占的现象;
3.在节假日的运动时间偏少,虽然绝大部分家长支持孩子多锻炼身体,但迫于孩子在家学业压力重、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陪伴;
4.高中生睡眠普遍严重低于8小时,作业做到凌晨的情况时有发生。早上6点左右赶紧起床,有的甚至不吃早饭或者早饭营养没有得到跟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体测项目数据结果分析来看,我市高中生体质健康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1)我市高中生体质数据的优良率偏低,体质情况很不乐观。
(2)高中生下肢爆发力普遍不足,女生速度能力差,男生上肢力量极差。
(3)2019年我市高中学生速度、力量、下肢爆发力和柔韧等素质与2018年无明显变化,耐力素质有所提高。
2.通过文件调查显示,高中生由于学业压力大,体育锻炼得不到保障,睡眠严重不足等,导致限制体质发展的客观因素多。
(二)建议
学生的体质提升并非一朝一日,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研究制定长期的可行方案,特别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面积极干预,形成一个正面、向上社会生态。
1.学校方面的建议
(1)提高学校体育运动实施质量
优化学校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保开足体育课,按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标要求,提高课的质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杜绝无故挤占或不上体育课的现象。同时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每年校运动会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兴趣的养成。
(2)关注学业过重对运动锻炼的冲击
在课业负担方面,积极推进减负增效,控制每天家庭作业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体育锻炼,并确保学生能得到相对充分的睡眠时间等
2.家庭方面的建议
(1)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
通过政府主导、学校指导、社区媒体积极宣传,提倡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要不断改善。
(2)重视家庭体育锻炼氛围的培养
据问卷调查统计,在“父母是否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环节,家长工作业余时间能坚持锻炼的比率不高。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鼓励家长工作休闲之余,尽量能陪伴孩子一起参加运动,家长的运动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行为。
3.自身方面的建议
(1)重视体育课
要充分了解体育课学习目标要求。体育课是学习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同时需要了解各运动项目的裁判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业余运动锻炼活动的科学性。在运动过程中注重运动方法是否得当,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和强度要确保。
(2)积极参与校内课外活动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间操、课外活动与校运会等校园群体运动锻炼中去,每个学校都有群体体育运动方案,每天都会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大部分学生都会利用课间操积极的参与到锻炼中,但也存在参与活动认真程度或者意愿随着学段上升而下降的现象,需要改善。
(3)校外体育锻炼是关键
节假日、寒暑假时间的校外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体质、改善运动习惯的重要时间段。根据学校体育的指导意见与自身的爱好需要,做好锻炼规划,坚持科学锻炼与每天“打卡”的习惯。
(4)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根据问卷调查,高中生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上,呈现随学段升高而明显提升的现象。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电脑等玩游戏、看视频或电子书等的时间,做好时间规划,积极转到运动锻炼上来。
(5)注重均衡科学饮食
每天吃早餐且提高用餐质量,根据自身的需要经常喝牛奶、吃鸡蛋。午餐、晚餐荤素搭配,远离垃圾食品。
(6)保障睡眠时间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确保睡眠时间充足。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一般最少是八小时,如果睡眠时间过短,可能会引起脑细胞缺氧,可以产生记忆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紊乱,轻者可能会影响的学习成绩,重则影响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能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