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办公室>>校园新闻

《常州晚报》报道我校及社会各界帮助2005届校友朱健增同学事迹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11月6日《常州晚报》以《短信联动,情牵“一中校友”》为题跟踪报道了我校及社会各界帮助2005届校友朱健增同学事迹,引起较大反响。

朱健增是我校2005届高三教改二班的毕业生,由于小时侯生病她的双腿几乎不能行走,在一中的三年学习期间,学校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特意为她把教室安排在一楼,厕所设置了专门设备,多次给予助学金补助,上音美课、体育课等专门有同学负责背送,朱健增同学也被深深感动了,发奋努力,自强不息,高考取得了648的高分,学校又积极帮她联系高校,最终被苏州大学录取,是当年苏大一万多名新生中的最高分。最近她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因为要照顾她一直没有工作,大学四年级的她又要面临着辍学的困境。

学校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采取了行动,任校长、奚校长带头捐款,学校爱心基金捐助了2000元,原班级的老师、同学、家长也纷纷解囊相助,开设了专用帐户,并为她积极联系、落实毕业后的工作问题。

 一个已经毕业的同学还这样牵动着母校和广大师生的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中师生、同学间的真挚情谊,也是学校奉行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整个学校”的理念的生动写照。

附报道全文——

  • 当年苏大辟母女宿舍特许母亲陪读的常州籍大四女生再遇困境———

短信联动,情牵“一中校友”

·   3年前,身体残疾的她以苏州大学万名录取新生的第一名,跨进大学,为此,苏大特许她母亲陪读,在校园里安排母女宿舍。今年10月,她大四将毕业,家中惟一的支撑,才50岁出头的父亲却突然倒了下来,她将何去何从?一声偶然的手机短信问侯,将她与母校常州一中的老师与散在各地的毕业生联系到了一起。

  一条问侯短信,牵出突如其来伤心事 

  她叫张丽(化名),2005届常州一中教改2班毕业生。7岁时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张丽考进一中时,已发展到膝盖不能弯曲,走路只能“平移”,扶着墙挪着走。学校特许她父亲助力车可以到教学楼下,这位父亲要每天背她到3楼教室的座位,母亲则每天按时送午餐到学校。课间上厕所张丽都靠同学帮忙。到了高三,一中特别把这个班的教室安排到了一楼,免除了背上背下的麻烦。

  张丽学习上很勤奋,每次考试稳居班级第2名,班主任周老师说,最终高考她以648分被苏州大学特许录取。因为生活上需要母亲照料,苏大特许她母亲陪读,在校园里安排母女宿舍。

  上大学后,张丽逢年过节都要向老师道声祝福。今年教师节,周老师像往常一样收到了张丽的祝福短信,算算张丽快毕业了,周老师发短信问“考不考研?”过了好大一会儿,张丽回信息:“爸爸身体很不好,已住院。”周老师这才知道,张丽已经向校方提出申请,在家自学,方便母亲回常照顾住院的父亲。张丽父亲得了肝癌,发现时已到了晚期。周老师顿时感到自己的无力,帮不上忙,考虑到可以让同学多安慰她,周老师将这事告诉了张丽苏大的高中校友。

  全国一中校友短信联动,汇聚常州同一个账号    

  10月中旬,周老师收到了张丽一条短信:“爸爸走了,走得还算平静……”半天没到,周老师收到张丽高中的同班同学从全国各地发来的短信:“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除了捐钱,我们还能做什么,您说吧!”……原来高中校友们已从苏大同学那里得到了信息,有同学建议周老师去农行办一个账号,异地汇款到该账户上。一周时间,全班56位同学已有40多位联系上了。这些同学有些远在北京、广东、哈尔滨,有的家庭条件本身也比较贫困,还有毕业后就没有联系的……同学小朱在北京求学,和张丽初高中同学6年,那会儿经常背张丽上厕所,因家境很不好,寒暑假都留在北京打工,得知此事后,找不到学校周围有农行,最后请在常的父亲向周老师开的账户上汇款。

  苦心父亲为女儿不闭眼,不是同届校友再伸援手

  上月底,张丽原高三班主任房宏和周老师带着他们和校长的心意以及学校的2000元,去慰问张丽。一进屋,老师们发现,张丽书桌上摆满了会计方面的相关书籍。原来这书大部分是父亲的同事送给她的。

  老师们了解到,这位苦心的父亲,临终迟迟不肯合眼。生前他希望女儿能在学业上走远,因而让女儿本科读了工商管理,预备让女儿打下基础后,再考研。就在他倒下的前一个月,6月份,听说有专家到无锡能治女儿这类病,他与在苏州的母女约好,由同学背张丽到火车站,他在无锡站接站,背着张丽找专家治疗。张丽的病每年都在吃药维持。这位父亲一人在常工作之外,打了几份工。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得病。

  张丽要面对的现实是,由于考研要有体育成绩,本怀考研梦想的她,只能重新定位人生——自学会计,将来像父亲一样做一名会计。

  张丽的母亲身体极差,这个家今后怎么办?担心张丽在即将面临的就业中会有困难,周老师想到02级有个毕业生,刚刚留学归来,父亲在戚墅堰经营一家公司,便打电话向这位同学询问。这位男生和父亲听后,二话没说,第二天派车接母女到工厂实地了解以后的工作环境,并提出为其母亲安排同时一份工作,使母女俩在生活上有照应,他们还为张丽准备进一步改善有关设备。

  “张丽是一个挺乐观‘阳光’型女孩。”原高二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老师在采访中回忆说,“在她的随笔作文中常常显示她的坚强,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良好心态。”平时张丽和同学相处得也特别好,同学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她会耐心讲解,所以在生活上,大家也很乐意帮助她。除却身体的因素,这孩子在今后在工作中肯定是把好手。“好强的她,在大学几乎每门功课都拿第一”。 宋晓伟 王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