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2009年2月3日“民生 人文”版)以“两把火炬”为题报道了我校两项教育创新工作,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两把火炬
——市一中两项教育创新温暖数千人
2009-02-03
五星街道党政办刘华女士,在儿子放寒假前意外收到市一中的喜报,儿子期末荣获“勤学好问奖”、“学业优秀奖”,喜报上写着温暖的话语:“这是您孩子一学期播种勤奋和智慧的结果,希望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辉煌的收获……”手握大红喜报,刘女士激动不已。
据悉,该校共有学生2070余人,期末受表彰的学生达1500余名,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该校负责人认为:期末表彰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重要评价,大部分学生都很优秀,因此,应该把受表彰的机会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同时,要把荣誉的激励作用扩大到学生、家长甚至更多的亲朋好友。
表彰项目多达24种
市一中的期末表彰工作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奖项和条件由学生自定。在广泛征求师生建议后,该校公布了6大类24个表彰项目。阳光心态类有:感恩之星、顽强拼搏奖、勤俭节约奖、爱心天使、阳光体育奖、阳光人物。优秀学业类有:学业出类拔萃奖、学业优秀奖、竞赛金银铜奖、勤学好问奖、进步显著奖。国际视野类有:国际视野奖。领袖素质类有:智多星、敢出风头奖、优质服务奖、最具亲和力奖。一流口才类:有能言善辩奖、金话筒奖。明显特长类有:功勋演员奖、运动健将、校园艺术家、校园文学家、校园科学家、无冕之王奖等。校长任欣伟的观点是:“多一个表彰项目,就多一批好学生!”
慰问棉被放在校门口,贫困生妈妈可一领即走
寒假前夕,市一中贫困生的心里倍感温暖,他们有的在“校信通”里收到了学生处悄悄发来的慰问短信和领取慰问品的通知,有的没有手机,学生处工作人员则直接把慰问信息告知其父母。学生处把慰问棉被存放于学校门卫,贫困生或家长凭领货单可以一领即走,而不致于受到别人过分“关注”。市一中用这种“静悄悄”的人性化送温暖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2008年该校共发放助学金12万多元,还给每个受助学生每月发放120元饭贴,开学初、学期结束每人发放助学金,交医保和意外伤害险。在所有这些关爱工作中,该校都力求工作做到最细,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该校重要办校理念之一。他们认为: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他们的现有状态,尊重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十分必要,因为每个孩子发展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只有尊重他的发展可能性,才是尽到了教育的责任。
石瑛 季一鸣 钱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