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由常州教育系统组织的8所名校教学交流活动在一中举行。令人瞩目的是,本次活动由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队,“深度”切磋教学技艺。一位教育人士评价说,这次活动标志着常州8所名校从“竞争”走向“竞合”。
前日,省常中、省前中、一中、北郊中学、省溧中、省奔中、华罗庚中学、省武高等8所常州“重量级”高中齐聚常州一中探讨教学理念、相互切磋教学技艺。当天上午,常州一中几乎开放了所有的阶梯教室让8所学校老师一展教学风采。据了解,当天教学交流涵盖高中各门学科。“这8所学校的交流将会实现“1+7>8”的效果。”一位教育观察人士称,名校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开放的。
“同题异构”是本次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各校的老师将同上一堂课让台下的师生们大呼过瘾。在当天语文课上,《管钟列传》成为8所名校语文老师的竞技课文。一位北郊的语文老师分析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鲍叔举荐管钟功劳,更是“力挺”的结果,力挺酷词的运用让同学们倍感亲切。省常中的一位语文老师教学艺术来自“自主型”学习,让学生跟着老师思路探寻文章故事内涵,分析句子所表达的观点。而省奔中的一位老师将《高山流水》导入的意境,同学们自然而然想到了“知音”的典故: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这更让鲍叔与管钟知音有了形象的认知。更具深广的意义是,让教学的有了拓展与外延的效益。
一位听课老师听完课的感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上午细听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将课堂更“立体”了。令学生们更雀跃的是,“每堂课听不同的故事”。
这厢课堂清新之风扑面而来,那厢教学理念探讨如火如荼。
8所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都齐聚本次活动亦成为关注的焦点。常州一中完利梅副校长作为东道主首先解读了该校“每一位学生都是整个学校”办学理念,着重拎出老师职业需具备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这一观点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并将学校最具亮点的自习课风景向同行推荐:老师们穿着棉大衣在教室门外解答学生的问题。省前中的陆校长在教学理念上,他主张学校应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空间,学生评课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省奔中的孙校长认为该校在逆境中取得骄人成绩归功于“改革”,他举例说,备课组原来有数十人,编制的学案相对粗糙,辐射性与引领效果不佳,后来将备课“大组”改成“小组”从而备课的质量立竿见影。金坛华罗庚中学方面则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一系列“课题”:绩效工资背景下的老师流动的应对;增效减负中教育使命等,这都是教育人绕不开的话题。
8位教学副校长在“一中会议”取得共识,并表示将这一“会议”形成机制,该会议方面人士透露,明年将在省前中探讨教育的发展大计。常州教育局一位教研室的人士指出,这有利于8所学校的互学互利。“原来常州名校各自为阵,只有竞争,很少合作,现在有了竞合的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常州教育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一位教育学者如是说。
本文来自: 南京晨报 详细出处参考:http://{域名已经过期}/Articlenews.asp?id=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