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办公室>>校园新闻

课堂教学要让效益增殖化——朱志平博士来我校讲学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教学科研始终是课堂效益增殖的主要抓手。我校校长室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月1 日下午,校长室特地邀请了市教研室主任朱志平博士到校举行了一场关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报告。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完利梅副校长主持,初高中全体老师和校领导参加了会议。
完校长在致辞欢迎词中说:“我校一直在进行增效减负行动研究,在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和行为的经验。朱主任的课题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已成为国家教育部的立项课题。我校也是此项课题研究的唯一的一所高中学校。此项课题对研究课堂教学效益产生新的增长点、促进我校更高位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什么是预设和生成?朱主任认为:“课堂教学的预设就是预先设计,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构建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系统。传统的教学预设,是固定的、文本的和模式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预设,除了强调目的性、引导性,同时也强调弹性、空间性。而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指在新的情境中产生计划性、预期性和规范性,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目标,也没有刻板的模式,具有偶发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它必须考虑学习系统、学习工具、学习主体、游戏规则、学习目标、学习群体和学习分工等诸多要素。”
朱主任说:“教学设计,是为研究学习者的需要、学习内容而设计的个性化解读策略。预设生存的起点应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应摒弃那种只为传递准确性符号的‘罐头式’‘ 木乃伊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有效设计学习活动,增加指向目标的选择性,提高个体学习的适应性。而增殖性教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预设,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富有变化,动态生成。”
任欣伟校长在作小结时说:“学生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模块积累和能力生长的过程。一个老师要适应二十一世纪这样竞争的社会,除了要有知识功底外,还要有斗志和敬业精神,同时更要有理论的水平来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有‘本领危机’的意识,我们要利用可利用的时间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要成为学习型的老师。”
朱主任的此次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指向性明确,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也许一次报告并不能让所有老师瞬间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观点和行为,但是它能引起老师们对自身教学行为多方面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讲,朱主任今后将要在我校开办的系列讲座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