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个学子的成长都不曾离开老师的帮助和学校氛围的助推。一位毕业三年的学子给母校韦祥洪老师来信表达感激之情,令人感动。更令人动容的是,该学子对现在的在校同学寄予了殷殷关切之情。这是母校文化的浸染和做人情怀才让该学子感念老师、感恩母校,心系学弟学妹。“人生不怕挫折迭起,就怕思想的灾难。”“高中的努力确实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高度。”这样的话很值得我们回味。
借教师节之际,母校领导和师生也祝福该学子和所有在外求学的同学前程似锦,诸事如意!
韦老师,很久没有和您联系了,不知道您是否一切安好。时常回忆起在一中的6年时光。我现在在日本读书,前几日回国又送走老同学去荷兰留学。突然觉得甚是感伤。
不知您现在带几年级,有本书我觉得很适合迷茫的学生——《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算是本畅销书,我去哪儿都带着,可以给我些勇气。现在回想起曾经的懵懂无知都不忍失笑。也很期待有一天能作为一个优秀前辈给母校的后辈些鼓励。
大学的这3年我经历了前18年未曾想象的苦,也开始变得对未来负责起来。去上海上GMAT时有个老师说的很有意思:“一个人一生学习的时间是一定的,进大学前学得太多,大学往往闲散;反之则发奋图强。”我想我必然是后者吧。高中时候如果没有好好珍惜机遇,现在要再扭转命运,那肯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我们那时候是考不上大学出国,现在是考不上好大学出国。以前觉得本科没什么,哪知道想进国外名校读硕士还得一定程度的依靠本科学校的声誉。英美澳洲都一定程度的歧视非211非985的毕业生,设置更加高的门槛。
如果您现在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请一定给他们敲敲警钟。也许他们现在无所谓,可到了哪天想读点书了,也许会心生遗憾。以前总觉得那些学哥学姐一出校门一说话就好像变得和老师家长是一伙儿的了,到现在才知道,这叫做认清事实。
人生不怕挫折迭起,就怕思想的灾难。高中的时候若是每天多问自己一句,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会让几十年后的自己遗憾,我也许能拿出对自己更加负责的态度来经营生活。我大学的寒假暑假乃至双休日,我几乎没有休全过,一直在学习。我2012年打算去欧美国家读硕,现在正积极的准备各种考试和资料。我知道自己会成功的,虽然代价也不小。希望母校的后辈们借鉴。
大学绝对是辛苦的竞技场,只是更加自由开放。周围的朋友大多都精于专业,还熟练掌握3种以上语言,这个时候自己无法说服自己去懈怠。一个原来J1的朋友,从学日语到考出一级只用了1年。可不久我就发现有朋友只用了5个月,然后去了东京大学。当然并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神经质的迷恋考试,只是在纷繁的学科中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很重要。
如果不是老师们鞭策着我,让我考上了大学,我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番风景。
也许言语有些杂乱,一方面很惦念老师您,一方面很担心现在的后辈们,我爱我的母校,爱里面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一切顺利!
方妩 敬上
2010-9-1
韦老师,收到您的回信,非常高兴,也感谢您还记得我们。上次提到的班长去了荷兰,一年半的交流。当年的高中同学差不多都出了国,真的是四散天涯。高中的努力确实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我不是说目前就读于名校就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永远不在学校不在考场,而在社会,在职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学说,人可以为了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而暂时牺牲其他需求的不足。学生时代能有个目标是无上幸福的事情。一毕业时多少人后悔着想重新来过,可能现在的在校生无法体会。当然当下的机会也很多,如果经济允许,可以选择合作办学,公派交流,转学北美,赴美读硕等方式。当然,作为一个主张留学的人,我的观点可能比较片面,也并不一定合适现在所有的学生。如果能有所帮助,我也甚感欣慰。
也常听闻现在一中的种种进步,深感欣慰。已然开学了,也希望老师这学期一切顺利,和同学们再创辉煌!
方妩 敬上
2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