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办公室>>校园新闻

多家媒体报道我校自主招生佳绩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近日,《常州日报》《南京晨报》《扬子晚报》《江苏工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佳绩。下面将相关报道摘要如下:

截至四月底,2011年全国自主招生工作已经结束。记者获悉,市一中今年成果显著,且赶超去年:有165人次获得高校加分或保送资格,达高三学生人数的26%。这个数字相比于2009年的90人次和2010年的120人次,又创出了市区新高。其中王浩、周雨辰、姚雨凌三位同学获得清华2030分的加分,2位同学分别获得北大保送和加分,还有8人获得复旦、人大的保送或加分资格,22人被国外名校录取。今年,市一中不仅被录取或预录取的人次远远超过往年,而且艺术生的艺考档次也明显提升,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这些艺术类的最高档次的学校,该校也有多位考生赫然在列。

人们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教育能够帮助如此多的学生“不走寻常路”,“赢”在高考前。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三位获得清华加分的同学。

高三14班的王浩告诉记者,早在高一的时候,学校就指导大家进行人生规划。这是任欣伟校长提出的“三自教育”中的第一步:“自我设计”。王浩同学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在高二的时候,学校为他提供了参加清华暑期夏令营的机会,极大地提升了他的数学能力。高三的时候,学校实施了限时作业,而且有针对性地给予提优辅导,因而能够最终凭借实力被清华认可。记者了解到,一中高三上学期每晚9点,晚自修结束作业也随之叫停,学生回家不用带一点儿作业回去。教务处副主任陶兆宝表示:以一个学生5门学科每天限时作业操练,训练量已经足够了。这一措施对教师意味着不能拼作业,而是必须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懂、学会,个别性的问题则由课后个性化的辅导来解决。

姚雨凌同学和记者畅谈了面试经历。面试话题是“自主招生”。姚同学说,“自主招生”对高校而言是“自主”,对学生而言也是“自主”。早在高二的时候,老师就引导大家总结学习方法、策略,学校还每学期组织开展评选自主学习模范班级、自主学习沙龙等活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给每一位同学树立了自主意识。而每个同学平时就耳熟能详的学生培养目标使学生受益无穷,其中的“领袖素质”更让他在这次面试中脱颖而出,给主考官留下了很好很深的印象。

周雨辰同学则谈到了学校给予他的针对性培养。这不仅挖掘了他最大的潜力,而且使他养成了大胆质疑,与同学互助探讨的习惯。另外,在参加面试前,任校长和完校长还专门给同学进行了策略辅导,效果显著。

记者感受到,市一中给学生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并且真正做到了“减负”和因材施教,才会有这么多同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收获。据悉,2010年,市一中有六位同学最终被清华、北大录取,一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九人被复旦录取。我们期待市一中今年高考花更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