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校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新北区的几个重要的科学考察点,气象局、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等,总体来说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同时也感触良多。在当今科技化、现代化设备不断加大投入的过程中,带来的是更为严重的污染。如今的环境早已大不如前,这一点在参观新北区污水处理厂和魏村自来水站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所以我想就这一点来说下我的想法,首先,我认为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人们的观念,身居江南的人们尤其缺乏对于资源节约的观念,这一阶段的大旱灾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拨乱反正”这种行为,学会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才能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
第二,我认为同样也很关键的就是科学技术的运用,加入政府对于这一方面的投入更多,缓解的并不只是资源紧张的压力,更是对于环境的改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努力,能研发出更为节约的方式来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将来新能源这一领域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市场,这还有待我们这群人去不断地创新,这就是创新实践的能力。(高一6班 岳杨)
星期六下午,我们参观了常州气象局,新北区污水处理厂,魏村自来水厂,孝都老街,魏村眼镜产业集群,其中,我最印象深刻是魏村自来水厂。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需要,自来水就会从水龙头中流出,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然而这些自来水是怎样得到的呢?我们在魏村自来水厂得到了答案。我们首先来到化学反应池。化学反应池的作用是将从长江引进的江水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将水中的泥沙堆积起来。接下来,我们便来到沉淀池。在沉淀池中,刚刚看到的江水已明显清澈了许多,在化学反应池里看到的堆积起来的泥沙也沉淀了下去。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所有工序中最为重要的地方——过滤池。我们惊讶地发现,经过过滤池后的水已经可以说是清澈见底了。这样的水只要再经过消毒就可以送入千家万户了。看似普普通通的自来水竟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工序才能输入千家万户。水,真是来之不易。(高一2班 朱明玥)
水为生命之源,每日的饮水用水自然无比重要,但那些使用完的脏水废水又该如何处理,这不时会困扰着我。
今天,我校小院士走进江边常州污水处理厂,追寻污水的脚步,观看污水的蜕变。处理厂中出人意料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处理技术,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污水变身洁净水的的流程。所有的污水在游历了进水房,沉砂池,生物反应池和二次沉砂池后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水。在所有的处理过程和处理技术之中,最能引起我兴趣的莫过于神奇的净水生物。那些生活于污浊不堪脏水之下的微生物,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结成一个又一个类似于泥团的生物球,增大了表面积,快速地与周围物质进行着物质交换,达到净水的效果。同时污水又完全能够提供这种微生物成长和繁殖的所有营养物质。人类使用水,人类产生废水,人类通过技术又将坏水变为好水,如此不断良性循环,整个过程的核心就在于我们的技术。
所以我们学生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将自身的学习与国家科技的需要相联系,努力学习,为社会出一份力。(高一11班 周宸)
古建筑的保护对任何地方都是一个难题,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他们往往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我们不可能指望人们永远住在老房子里,这也是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只有发展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够解决保护的问题,仅仅是保留原生态的样子是不够的,当这一代老人凋零之后,还是无法继续保护下去。而这个发展受到老街这一先天的限制,我认为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要么把老街推平发展,要么就到老街之外去发展,不存在妥协的方案。所谓的发展旅游业看起来是做到了保护与发展的统一,但实际上破坏更甚,我们要保护绝不是那些老房子,而是过去的生活,过去人们的心态。发展旅游业对于建筑的破坏有限,当那种生活、那种心境会被经济利益冲得荡然无存。老街作为过去时代的一个缩影应该被保留在人们的视线中,但仅仅是一个角落而已,我认为只需要保留下若干典型就足够了,而对于不那么经典的,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为当地的发展让路,该拆的拆,该改的改,绝不能让所谓的历史缚住前进的脚步。只有解决了发展的问题,人们才可能静下心来认真的去保护,为了保护而去保护,而不掺杂经济利益,这样才可能把老街保护好。(高二13班 王振)
孝都老街是常州的老街之一,街道均为条码石铺就,沿街都是古老的住房。从那密集的门面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当年她的繁华。可是如今,繁华已逝。当地居民却依旧像是活在多年前的小镇,他们中大多数为年长的老人,过着那种慢节奏的生活,颇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可看着那冷清的街道,我不免有点对老街未来的担忧。很多房屋已经年久失修,一些公共设施也长期缺乏管理。如果没有政府的保护与整治,老街将很难恢复当年的盛况,甚至将在将来的某一天永远被人遗忘。在当今社会整体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能否携同过去的文明一起向前迈进呢?其实面对这些历史遗留产物,我们应当重视,并好好利用它们,但前提是得好好维护它们,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也绽放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魅力。(高一1班 方洪)
这次出行,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当属“孝都老街”。
踩着“花道”,走在老街上,透过路旁木板房的窗户,看里面的空房。结了蜘蛛网的壁上还挂着一幅画有新四军的旧日历。用白纱充当的窗帘,和着风摇摇晃晃的。也许这层白纱见证了这么多年来的人来人往,日升日落。看透了岁月,自己也变得不紧不慢起来,就那么摇啊摇的。
我和着路旁两条黄狗的叫声,也不紧不慢起来。我想,也许这才叫踩在老街上。(高一9班 郑轲予)
仅仅这一个下午的实践,我们便收获颇丰。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先到达的常州市气象局,这一次,终于见到了气象预报的真面目。天气是影响人们出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说现在的天气预报不一定很准确,但至少也会提醒我们大致的方向,注意好防范,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的好。然后去了污水处理厂,几年前来过,现在扩建了,处理的范围也更广了。由于时间问题,最后我们只能从魏村的小巷中匆匆走过,并未好好瞻仰这个地方,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好好逛逛。(高一1班 秦珂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