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上善若水。在我们匆忙的生命里,就有这么一群人,用他们的知识与才华,善良与无私默默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焦躁的灵魂。他们的爱,就如缓缓流淌的清溪,渗透到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他们或严格,或温婉,或诙谐幽默,或雷厉风行……都给我们的成长留下了绚烂的色彩。也许岁月侵蚀,时光荏苒,但是我们始终怀着感恩的心谱写着专属他们的赞歌!在2011年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常州市一中举办了“给我的老师写一封感谢信”的活动。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2000多封真诚的信笺载着同学们的感激与思念寄往老师的手中。
在同学们的信里,处处可见对老师的留恋和热爱,就连与老师的初次见面都是温馨浪漫的。高一(13)孔维斌同学在给秦老师的信里说:“那天午后,空气依然如往常般热情,拥抱得人喘不过气来。长长的走廊之上,阳光透过窗户懒洋洋地洒在地上。细小的尘土也被镀上了一层金黄,随着气流缓缓地浮动。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我怀着几许好奇,几许紧张来到了八班的门口。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伴随着加速的心跳,出现在我的眼前的一张和蔼可亲而又充满活力的笑脸,含笑的双眼折射出智慧和自信的光芒……”
杨雁同学在给王老师的信里也提及他们的初见:“慵懒的风还未随着又一个暑期的逝去而渐渐消散,卷袭着扑面而来的热浪在骄阳下铺展、蔓延,就像无言的麦穗,平静中却又孕育力量。还清晰记得三年前的今天,心里揣着一只乱撞的小鹿步入陌生的学校、走进陌生的班级、坐上陌生的位置、遇见陌生的同学。对从未体验过的初中生活怀着新鲜感受和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忐忑。就是在那个炎热的新奇的夏天,我认识了你——王老师。小小的个子,短短的头发和爽朗的笑容,和想象中带着酒瓶底厚的眼镜和刻板严肃的老师大相径庭,这让一股亲切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对初中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而这相遇的欣喜很快便衍生成互相了解的动力,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隔阂被打破,距离被拉进,老师给予学生关爱,学生给予老师信任。
正如牛浩然同学在给高老师的信里所说的:“我是这个班的后几名,那时我的目标仅仅是上一个普通的高中。但您却相信我,用您的慧眼识出我的潜能,认定我是需要鞭策的黑马。从此,您隐藏了对我的温柔,将期待与关爱化为严厉的眼神和强硬的话语。您不惜让我以及其他像我这般的学生错怪您是死板暴躁的老师,这些您都默默承受着,仍旧严厉地对待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接受您的鞭策,开始了奋发图强。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我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很高兴,想必您心里或许更欣悦吧。这之后,自满与焦躁之火燃灼了我,您看出来了,所以您再一次隐藏了对我的欣悦,做起了一个消防员,毫不留情地将那冰冷的水泼到我的身上,熄灭了我的心火,让我认清了现实……”是的,老师了解我们,信任我们,更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我们更快地进步与成长,这一切皆因他们对我们的爱。
但是这份爱有时候也会被不懂事的我们误解,胡汇川同学在给蔡老师和于老师的信里说:“去年的9月7日中午,我已记不清我与您,蔡老师是为何吵得如此大动干戈,我不知道当我将那块梨摔在某张办公桌旁的垃圾桶里是怎样的情景,无论谁是谁非,也顺在着信中携来这迟来的道歉。或许我当时是不懂何为良师诤友,您的智慧宫墙重仞,我都还不及减师半德罢……”只因当时年纪小,但是现在的我们明白了,所以我们该为过去的鲁莽说句“对不起”。
师生之间的相遇更是一种缘分,然而,非常遗憾与痛心的是,这缘分也有消失殆尽的时候,陆嫣然同学在给季全保老师的信里也说:“怅未来,是“怅”—惆怅,而不是“畅”—畅想,因为“是苦是念是离愁”。三年前,我离开了您的课堂。之后,一起学画画的同学有的也离开了,想必他们也和我一样,有太多不舍和无奈。我不敢联系您,因为一直很愧疚,对不起,老师,是我没能坚持下去,懦弱地选择了离开;也觉得对不起自己,学了这么多年,却还是半途而废……”不过,我们相信,这或短或长的缘分总会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散发着如露水般的清香。
时间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我们也慢慢长大,但是过去与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却清晰而深刻地烙印在记忆里。冷静怡同学在给袁雷群老师的信里说:“难忘《记承天寺夜游》,伴着《高山流水》的音乐,你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中,朗读着这篇古文。透过你的声音,我仿佛看见了苏轼与张怀民一同在月光下漫步时的情形。阳光俏皮地在你的指尖跳跃着,我们坐在教室中,感受着醉一般的甜蜜。这份别样的魅力,我愿为之珍藏。……《柳叶儿》在柳树抽芽的季节里开讲了,你把课堂放在了柳树下,你教我们折下柳枝,抽出中间的一根细杆,然后微微刮去树头的柳皮,做成柳哨。我们吹着各自的柳哨,奔跑在绿荫里,像在追逐着春天的脚步,那哨声有的粗壮,有的轻盈,有的高亢,有的低沉,各式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动人的交响乐章……”
这一颦一笑一低头一蹙眉在我们的眼里都是最美好的风景,吴晓玮同学在给周老师的信里说:“眼前总闪现出这样一幅画:时间不定,化学教研室(1)内,您的办公桌旁,总有那么一两个或坐或站着的学生在向您询问,而您,又总是低下头,睁大眼晴,耐心地给他们解答着, 不时又点一点头,那学生便也点一点头……”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这些感情也不是三言两语足以概括。师恩深重,谨用这小小的信来记载我们和老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与他们分享我们的进步和成长,和他们畅谈梦想与希望。在这个金色的九月里,让我们一起怀揣感恩,跟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您!”
(苏州大学实习生 包丽君 指导老师 韦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