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我校考入清华大学的陈羽加同学获得清华大学工物系2010级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并获国家奖学金。考入北京大学的施海玲同学也在北大化学系150人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北大最高层次的“廖凯原”奖学金一万元。家长纷纷来电感谢母校一中为她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她们良好的习惯。(原班主任徐斌供稿)
附:陈羽加国奖风采录
陈羽加,女,1993年1月出生,共青团员,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0级学生。大一学年在年级成绩排名第一。
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是精彩
进入大学的那一天,我告诉自己:我不要让高考成为我拼搏的终止符,大学,决不会是一个让我虚度年华的地方,在这里,我用我的未来起誓,一定要度过四载无悔的奋斗年华。如今,一年已过,这一年中那么多个日日夜夜,所有的忙碌、不安、兴奋与满足,都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苦练“台下十年功”
我是一个相当认真的人,心中一直有一个信条:不管一件事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做了,就一定要尽全力。对待学业,我从不会管一门课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是计分还是记通过,不会管一项任务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多大,我都会把它看作一个增长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以完成一件自己的作品的心态去完成,容不得敷衍。对待各种活动也是一样,自己既然接下了一个任务,就该尽力做到完美。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靠谱的人,因为只有每一个个体都做好自己的工作,集体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很赞同。经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学好,我很想讲出一些新鲜的东西来让别人觉得很有收获,但是我发现,其实对我来说最有用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良好的日常习惯。就好比一个程序,洋洋洒洒成千上万行,最有用的代码其实就那么20%。不迟到、不早退、不翘课、不睡觉、少请假,这是我上课最基本的原则;独立完成、按时上交、适度讨论、及时复习,是我课下学习的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指导了我绝大部分的学习过程,简单却有效。
这些事情说起来轻巧,难就难在两个字:坚持。我觉得凡事就该有始有终,但坚持从来不像说的那么容易。在被各种不得不做的琐事缠身的时候,在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的时候,在我们内心开始感到疲劳的时候,在周围各种诱惑出现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能坚持把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做到完,这就全看个人的毅力了。我很喜欢一句话,每当我觉得很累,心中生出放弃的念头的时候,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你会觉得辛苦,是因为你走在上坡路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我看来,奉献也是一种索取,用我的能力帮助他人,获得的是对自己价值的认同感以及随之而来的纯粹的幸福感。
当同学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从来都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为他们讲解。我觉得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同学得到了他们想弄明白的知识,我也巩固了一遍,有时候同学的问题还能帮我发现我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帮助别人不仅给别人带来了方便,也让我感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更让我自己得到了提高。
在志愿活动中,我也体会着奉献带给我的快乐与感动。百年校庆期间的校友接待,我们为老校友们提供咨询与帮助,也在分享着他们返校的喜悦,体会着他们兢兢业业的品质,感受着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我知道我在代表如今的清华向老校友们展示我们的风采。明园支教,我看到了即使是在首都,也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学习环境是这么简陋,我体会到他们对美好未来渴望却迷茫的心情,我希望能给他们前进的希望与动力。五一校园义务导游,我见到了那些对清华怀着无比敬仰之情的孩子们,仰望着那些建筑,在留言板上写下“一定要考上清华”,我明白我在浇灌他们的梦想……每一次志愿,都会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感悟。
广泛尝试,方知心中所爱
很久以前就知道,大学是一个多彩的地方,真正进入大学后才明白,大学只是提供了一个选择的平台,提供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机会以及让你自己创造机会的可能,由我们自己来选择想要怎样的生活。
大一,是适应的一年,是探索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学习、志愿、班级活动、素拓、实践、社团……我尝试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进入大学后,我拿起相机开始接触摄影,还加入了摄影协会,有空闲时我常常背着相机在校园中四处拍照,班级有活动时,我也会用相机记录下同学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在也开始承担起一些大型活动的照相任务。在为周围的同学拍照的过程中,我觉得快乐而且自豪。此外,因为对科研感兴趣,我还加入了系里的科协组织,听了许多系里老师关于本系研究的讲座,了解了一些未来的方向,参与筹办了面向全校同学的智能车大赛,也初步了解了学生科技活动的基本情况,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在我看来,现在时间还多,就应该多作尝试,广泛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包括兴趣,也包括未来。
生活就是一个日子接着一个日子,每一个日子看上去都很平常,只是偶尔泛起一些小波澜,但正是这些平常的日子组成了我们不平凡的岁月。珍视每一天,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我会一直走下去,让每一天都留下我奋斗的足迹,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