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辅助栏目>>隐藏栏目>>党建网>>创建举措

温暖的收获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听教育局的惠方书记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辅导报告,仿佛又让我回到了纯真好学的学生时代。生怕漏过老师讲的一句话,一个字:并非因为老师讲的每个字都对应付考试有用,而是本能地出自对老师讲课内容的欣赏与敬佩。试想:对时下的报刊杂志已诠释了不知多少遍的“和谐社会”理论有自己发自肺腑的、如此深入浅出的理解与剖析,对不管自己的力量如何,都要投身社会洪流——“我也要一闪一闪地飞行,尽管只有这么一点点光”《萤火虫》——有一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对本认为又会是一次比较枯燥的“理论抄袭”兴趣陡增,并在报告会之后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隽永回味。

    

惠方书记曾经是我的语文老师——其实也只是高中时期曾代过我们班的几节语文课而已。那时就曾经深深地被他诠释祥林嫂命运的深入和认真劲而感动过。今天再次坐在他营造的课堂里,更有一种昔日重来的温暖,这也是我听得颇为认真的另一个原因吧:想听听学生时代也算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语文老师今天是否依然能再次让我重长心智。


    

开场白是司空见惯的谦虚与客气,接下来的讲课确是既形象生动又切中肯綮的自我理解;层次依然如昔清晰,又如层层剥笋般玲珑自然。当他从和谐社会的内涵讲到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最后讲到就教育部门而言,应“向高素质的队伍要满意,通过形象促和谐”时讲到:所谓“高素质的队伍”主要就是指“①党员干部队伍;②教职工队伍”时,我才突然了悟:这也正是作为既是党员、又是教师的我要保持这次先进性学习的根本原因和重大责任,时代的要求和党组织寄予的厚望是结合得如此迫切与紧密。不禁和讲台上的惠老师产生了“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也才发现他从“和谐社会”讲到“保先活动”是如此洋洋洒洒,而思路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追溯笔记,却又思路缜密,中心逐章显其志般的俨然议论文格局。


    

惠老师的报告,我是在不知不觉中记得这么详细的,邻座的陈老师向我发出感叹:“这次笔记,我可是满满四大张的史无前例了!一口气记完了,才晓得要伸个懒腰放松一下。”


    

而我只是觉得,他还是我心目中的那个语文老师,因为我笔记本的“天上”和“地下”(纸格最上端和最下端),又像我学生时代的笔记一样,记满了老师的体己话、大实话、和我喜欢并摘记下来的一切“名言警句”。让我明白,原来抽象并显枯燥的理论可以如此微言大义,如此数据井然而又以情悦人,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听这次报告,既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理解和体会,也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受用、在我的生命流程中很温暖的一次收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