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辅助栏目>>隐藏栏目>>党建网>>宣传窗口

一中党员观看电影《公仆》有感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生命虽息,精神不灭
——一中党员观看电影《公仆》有感
盈江燕
9月29日,天空阴霾的仿佛随时要哭泣。就在这一天,一中党委组织党员前往亚西亚影城,观看电影《公仆》,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公仆》讲述了原福建省某林业局局长谷建昌一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美丽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谷建昌被任命为东山县委书记。初到东山,谷建昌见到的只是一片被风沙困扰袭击多年的不毛之地。由于贫穷,人性中残存的爱已所剩无几,风沙在卷走物质的同时似乎也卷走了人们灵魂中的物质。老百姓吃水无门就让幼小的孩子下到深井去挖,村里的男人在国民党强行抓丁拉夫下殆尽,剩下的老幼妇孺却被当作敌伪家属来看待,承受着生活艰辛之外的精神折磨。
谷建昌,一个勤劳淳朴,忠心爱民的好党员。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竭尽全力为贫困的百姓摘掉敌伪家属的帽子,让当地的人们终于能够直起腰板,堂堂正正做人,也许那是他们生命中灵魂的第一次舒展。紧接着,他开始着手为解决东山多年顽固的风沙之战而不眠不休,四处找技术人员,四处找资料……谷建昌为此庄严立誓:如果我不能解决东山的风沙问题,就把我谷建昌活埋在这片风沙地里。这是何等的气魄,又是何等的决心!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之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山的黄沙地披上了绿油油的新妆,风沙再也不是影响东山百姓人民幸福生活的障碍。然而这其中的艰辛岂是常人能够想象,谷建昌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也正是因为谷建昌敢于为民、乐于为民的奉献精神,才会有那么多的当地百姓主动自发向每一个去东山的外地人宣传他的感人事迹,才会有那么多的百姓每年前去海边祭祀谷公,才会有当地流传的一句话“每年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多么平凡的一句话,得来却又谈何容易!!正所谓生命虽息,精神不灭就。也只有像谷建昌这样真心为东山付出的好领导、好党员才有资格获得这样的待遇吧!它不仅真挚地道出了东山人民对谷建昌深厚不息凝重不移的爱意、敬意,同时也是百姓所能给予的最高褒奖!
看完影片我不禁自问,我们共产党人要怎样才能让人终身铭记?要怎样才能算是为百姓造福?我想,谷建昌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事不在大贵在坚持,事不怪小重在为民。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
——观影片《公仆》有感
行政党支部 沈艳
通过观看电影《公仆》,我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礼。
影片以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为原型,让一位“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好公仆——谷文昌,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其中真实而深刻地塑造了谷文昌书记勤政为民、致力发展、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光辉形象,讴歌了他对党忠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昂扬正气。
    谷书记忠心赤胆为人民的优秀品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使我们深深地被感动着。我想,人是需要感动的,特别是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忙于工作、学习,更需要留下一些时间,学习英雄人物,学习周围的先进事迹,了解国家社会的蓬勃发展。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感动,感动多了,人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升华。
谷文昌在1950年随军南下,接受上级任命,赴东山县任职。该县地处海岛,长期受风、沙、旱、涝等各种灾害,人民生活困苦。 谷文昌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他带领群众治沙、引水、植树,改造恶劣的生存环境。十多年后,东山县终于成为海上绿洲,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而谷文昌辞世后,当地群众更发自内心地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树立为新的风俗,他也成为老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谷文昌摸着明清官员在东山治沙的石碑对县长说:你看,明清官员们当年的治沙诺言只不过是做样子的一句空话,而我们治沙却是要实实在在地把沙制住治好,使东山人民过上好日子。他指天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句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终于变成了现实,风沙被制服了!谷文昌带领群众创造的奇迹,永远留在东山的土地上,留在东山人民的心中。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公仆意识”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指引我们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成立之初的几十个人的小党发展为全国性的大党,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关键就在于无数共产党人甘为人民的公仆和民族的脊梁;只有增强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谷书记以对党的赤诚忠心,对人民的满腔热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全面诠释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光荣职责。他为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带领群众改造山河的壮举,突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甘为孺子牛的一言一行把自己实实在在地融入到群众之中。我们相信,随着岁月的更替,时光的流逝,他的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昭示后人、启迪晚辈的宝贵财富。
公仆意识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象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这样的好公仆在当今的干部队伍中有不少,他们是值得我们自豪和学习的榜样。作为党员队伍的一分子,忠实地实践这一宗旨,始终以人民利益、党的利益为重,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学校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面对的是全校师生,我要用心真诚地为他们服务,认真地、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观《公仆》有感
高中理科党支部   李彤彤
9月28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看完我深受感动。影片的题目是《公仆》,顾名思义,主要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它是人民的好公仆。影片的主人公名叫谷文昌,在解放初期担任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期间,他带领当地老百姓治理风沙,将原本风沙肆虐、生活贫困的东山变成了一片绿洲。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场景非常感人,当谷书记刚到东山县的时候,全县有大批的百姓的政治成分被定为“敌伪家属”,当谷书记到一名名叫阿芳的妇女家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下定决心要为这些村民“平反”。他说到做到! 谷文昌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胆魄,在会上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终于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明确宣布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有困难的一律照顾。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政策,团结了广大群众!
另外一个场景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同志来东山县工作,谷书记让他担任林业技术员的工作,那位同志说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只想好好工作,不要任何职务。谷文昌坦然一笑:出身不好怕什么,党和人民信任你。从这里可以体现谷文昌对人才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后来正是在这位技术员的辛勤试验、艰苦摸索下,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沿海沙地栽培的树种—木麻黄,为东山造林治沙打开了第一道突破口,也是关键的一道突破口。
身为县委书记,他从不使用公车,目的就是为了节约。这里体现了他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影片开头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谷文昌摸着明清官员在东山治沙的石碑对县长说:你看,那些明清官员们当年的治沙诺言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尽早地离开这里。而我们治沙却是要真正地把沙制住治好,使东山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曾经这样说道:如果我制服不了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最终变成了现实——风沙被制服了。在东山县,谷文昌带领群众不断创造出奇迹,但他永远留在东山的土地上,留在东山人民的心中。
《公仆》采用了以后人回忆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从不同侧面和不同人物的回忆中展现了主人公谷文昌书记身上所具有的从多亮点。他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人才的态度,都是是我们新一代党员学习的典范。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工作,教育好新一代的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我们要学习谷文昌书记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爱永恒
-------《公仆》观后感
初中文科党支部 何小妹
   “谷书记为什么要死啊?他为什么要生病啊?”软软的童音夹杂着哽咽,不停的追问着我。而这简单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又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电影《公仆》的放映现场。
   《公仆》讲述的是原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作为一名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平凡却又伟大的事。我之所以说它平凡,是因为这些事件体现了一个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基本素质;而伟大,是因为这里面的大爱深深的打动了我,也感动了所有的观众!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爱戴!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让我感动,其中谷文昌摸着明清官员在东山治沙的石碑对县长说:“你看,明清官员们当年的治沙诺言只不过是做样子的一句空话,而我们治沙却是要实实在在地把沙制住治好,使东山人民过上好日子。”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他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用不懈的努力实践了对自己更是对大家的承诺。当然,要实践这一承诺并不是容易的事,东山的风沙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小沙迷眼,大沙填平井。当谷文昌到达东山时,所有的青壮年都被拉去当兵了,剩下来的老弱病残面对漫天的黄沙和枯涸的水井选择了外出要饭,谷书记含泪看着他们的离去,更坚定了治沙为百姓谋福利的信念。
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他重用了有能力但政治背景在当时看来不好的小周做技术骨干,为了争取全县老百姓的支持,让大家能齐心协力的植树造林,也更为全县百姓能感受到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换来了东山县团结一致抗风沙的大好局面。片中所有的百姓振臂高呼万岁的景象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竭尽所能的为人民争取合法权益所能带来的成就感!
也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他产生了要卖掉全县唯一的车来换树苗的念头,忽视了他自己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快要散架的老自行车,而且由于日夜操劳,他已经患上了风湿,跨不上自行车的事实,尽管车最后在周围人的反对下没有卖掉,但他本人却为了省油费却从未坐过这车,并由于关键时刻车不在工地而对全县的百姓做出了深刻的检讨。
更是在这一信念的鼓舞下,他带病长途跋涉取回了经反复试种成功的木麻黄树苗,并带领大家在雷电交加的大风雨中种植,由于他带病工作,而且把雨衣让给了技术员,他最终累倒了,在简易的小棚外是心急的百姓和官兵,他们的担忧更突显了一名党员的价值。
在他的努力下,一片片的树林成功的在东山扎根成长,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家的生活,他又带领大家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东山的山山水水闪动着他的身影,村村寨寨留下他的足迹,每处劳动场所都有他的汗水,他以实际行动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他有坚定的信念,更在于他能坚持不断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影片中当他被当成反革命被批斗时,他始终以一种乐观的精神状态坚持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并且通过深刻思考的出了结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往往会发生矛盾,如果目标正确,方法不当,这个矛盾就解决不了,好的动机并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目标错误,方法再好,矛盾同样也解决不了。只有目标正确,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路的方法,矛盾才能解决。正是他正确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使他能始终和人民心连心,真正的为人民谋取最大的福利。
这样一个热爱人民的好党员,在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家人时却相当的失职,影片的最后,他的女儿在大年三十拎着妈妈包的饺子和自己卷的烟在工地苦苦搜寻爸爸的身影,却遍寻不着,最终摔倒在山路上,这样的人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但在所有的百姓心里他却是最优秀的书记,因为他的大爱给所有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幸福!
东山人民思念他,为他造纪念馆,我想所有的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也都不会忘记他,因为他身上集中的体现了作为一名党员所有的优秀素质,所以对于开始的问题,我想回答说他没死,因为他的精神会鼓舞每一个党员用更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做好自己的工作,用一颗赤诚的心,用正确的方法论和无比强大的信念来武装自己,并最终实现一名党员的价值!我坚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身边也会涌现出更多的拥有大爱的优秀党员!
 
一心一意为人民
————影片《公仆》观后感
                        初中理科党支部 刘宏
我有幸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公仆》。尽管是上个世纪的事,但观后,事迹颇为感人。今天同样需要这样的好公仆,深情呼唤这样的好公仆。
电影《公仆》反映的是1981年就已经去世的一位福建省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先进事迹。“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是谷书记一生的的座右铭。
做为县委书记,谷文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紧密结合起来。谷文昌在东山,就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岛上有4700多人被败退的蒋军抓丁当兵,几万村民成了“敌伪家属”,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谷文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他到一个老母亲刚刚去世的村民家中看望,走出家门时外面站着一大片男女老少——全是被抓壮丁的亲属。这时一个名叫阿芳的给谷文昌下跪了,请求给一个公平的待遇,周围的男女老少也跟着跪了下来。谷文昌几次请大家站起来,都未奏效,看到老人们几近绝望的眼神,孩子们充满渴求的目光,妇女们五内俱焚的表情……谷文昌说:“既然你们不起来,那我也跪下和你们说话。”随即也跪了下来。这一跪,是人民的儿子向父老乡亲的真情表白,饱含着儿子面对父母的歉疚,他说出了一番掏心掏肺、情真意切的话语,许下了肝胆照人的承诺。这是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情节之一。谷文昌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胆魄,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终于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明确宣布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有困难的一律照顾。一项德政,赢得了十万民心!一个实事求是的政策,团结了十万群众!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林业技术员说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只想好好干活,不要任何职务。谷文昌坦然一笑:出身不好怕什么,党信任你,人民信任你。后来,这位技术员因替兵灾家属写信而被带走接受政治审查,谷文昌对上级派来的人说:这位技术员是造林功臣,希望多关照。他还送给这位技术员一件棉衣,抗风御寒。谷文昌立即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把他接回来。谷文昌对这位技术员的尊重,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正是在这位技术员的辛勤工作、艰苦探索下,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沿海沙地栽培的树种——木麻黄,为东山造林治沙打开了关键的突破口。
谷文昌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在“文革”逆境中,他被下放到宁化,仍然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产,使粮食亩产超过八百斤,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谷满仓”。他还带领四千民工,用一年多时间修建水库,造福人民,为当地的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谷文昌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他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很快成为一个精通造林治沙的内行。他曾担任过省林业厅副厅长,后曾任龙溪行署林业局长、农办主任。他不仅刻苦钻研林木专业生产知识更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影片中就有他在牛棚中学习《矛盾论》、《实践论》的真实镜头,因为他知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往往会发生矛盾,如果目标正确,方法不当,这个矛盾就解决不了,好的动机并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目标错误,方法再好,矛盾同样也解决不了。只有目标正确,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路的方法,矛盾才能解决。”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可以说,这些良好风气在谷文昌身上几乎都有体现。他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他一心为民,造福群众;他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他顾全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他以对党的赤诚忠心,对人民的满腔热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样一个历史课题,全面诠释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光荣职责。他为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带领群众改造山河的壮举,突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甘为孺子牛的一言一行把自己实实在在地融入到群众之中。他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心中就永远立着他的丰碑;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人民,人民就世世代代纪念他。东山人民为他修墓、树碑、建纪念馆,特别是每逢敬宗祭祖的日子,当地群众年复一年地“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这是多么纯朴、动人的深情啊!我们为有谷文昌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谷文昌的先进事迹虽然发生在半个世纪前,但至今仍在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他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亘古永恒。我们相信,随着岁月的更替,时光的流逝,他的精神必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昭示后人、启迪晚辈的宝贵财富。
谷书记的精神让人敬仰。谷书记以立党为公的思想境界、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致力发展的进取精神,以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公仆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