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校园新闻

家长学校 | 十一特辑:让长假成为家庭情绪的“稳定器”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十一长假即将来临,您是否期待一段温馨愉快的亲子时光,又担心假期中可能出现的情绪摩擦与沟通难题?

这个假期,不仅是放松休息的良机,更是全家练习情绪管理的宝贵时间。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与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总园长王异芳,一起帮助家长利用假期营造稳定、温暖的家庭情绪氛围。

长假之中,亲子相处时间变长,不同作息、出行安排、作业进度都可能成为情绪“小摩擦”的导火索。专家指出,孩子的情绪表现往往与先天特质有关,家长首先要读懂自己的孩子,用接纳和引导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而非单纯“发泄情绪”。例如出行途中孩子情绪烦躁,一个拥抱、一句“是不是累了”,比急于批评更有效。

一家人整天相处,也正是家长做好情绪表达示范的好时机。夫妻之间沟通的方式、处理分歧的态度,都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最直接的“教材”。专家强调,冲突本身不可怕,真正重要的是“冲突后的修复”。谁更强、谁更有能力,谁就先主动破冰,用道歉和理性沟通扭转局面。

我们希望,这个假期您不仅能享受陪伴的快乐,更能把家打造成孩子最安全的情感基地。学会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互相指责、而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孩子未来无论走入课堂、校园还是社会,都将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共情力。

愿每个家庭,在这个长假中温暖相伴,收获的不仅是快乐的回忆,更是情绪稳定、彼此信任的成长。


专家精彩观点分享


怎样建立情绪稳定的家庭?

情绪稳定的家庭需要长期、稳定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构建不指责、重合作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日常践行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让稳定反应成为习惯;尊重孩子个体差异,“读懂”孩子后针对性引导;多关注孩子的日常情绪,拉进亲子关系。



家长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为孩子作好示范?

家长的良好示范可以让孩子在观察和互动中学会情绪表达,形成良性循环。家长要主动向孩子分享情绪,不让孩子猜测情绪;与孩子平等分享情绪,适当可以“示弱”,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沟通方式;家长双方间的互动是孩子的“隐性情绪课堂”,会被孩子观察学习,可适当让孩子参与讨论,共同成长。



如何教会孩子在学校

或社会上正确表达情绪?

孩子适应外部环境的情绪能力是“家庭基础+阶段适配”综合影响的。家庭情绪氛围是孩子应对外部环境的核心基础,家庭成员间应该建立有回应的互动,孩子进入学校、社会环境后也会自然与大家沟通;青少年阶段,同伴成为情绪调节的重要依赖,家长需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向同伴“提供调节”,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向信任的同伴倾诉、求助,适应外部社交场景。



家长与孩子沟通时,

孩子不给反馈,怎么办?

家长要理解孩子话少、无反馈的底层原因,青春期后,孩子话少并非抗拒沟通,而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家长不用纠结话多话少,聚焦关键信息是否互通,如果关键信息完全隐瞒,则需要主动干预;家长要坦诚表达担忧与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家长需要自己;避免唠叨与威胁,沟通时点到为止;要有契约精神,筑牢信任基础,才能真正打开沟通之门。


文章来源: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


END

供稿 | 学生发展处

审核 | 赵一鹏 赵宜奇 顾鑫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