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总有一段时光,既让人刻骨铭心,又足以影响一生。于我而言,那便是在常州一中的三年——一段身处“炼狱”,却始终仰望星空的日子。
蒋永川 2007届高中
作为2007届毕业生,一晃离开母校已十八载。“常州市第一中学”这个名字,早已如基因般融入我的血脉。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个曾经茫然的青葱少年,那段似水流年的青春,所有记忆都深深镌刻在关于2007年高考的画卷里。值此母校百年华诞,那些承载着“少年不惧岁月长”豪情的往事,再度清晰地浮现于眼前。
“年年高考,人人都在议论黑马。每个登上这个舞台的人都想成为黑马,但黑马何其稀少。成为黑马不光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记住,‘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2007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班主任张捷老师(我们亲切地称他“老班”)的这段话,那场景、那声音,至今仍历历在目、萦绕耳畔。正是在一中的三年,见证了我的一次关键转变、一段深刻成长、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我曾是个令人头疼的“混世魔王”,天不怕地不怕,玩心重,时常“惹是生非”。刚踏进一中时,我并未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天真地以为高中也能像初中一样,凭点“小聪明”和“临时抱佛脚”就能取得好成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一尚能靠着老本勉强跟上,进入高二后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便给了我惨烈一击——五门主课中有两门未达到及格线,总排名年级倒数一百,班级垫底。更可笑的是,我当时仍未在意,依旧我行我素。直到一次次在班级排名中垫底,失利接踵而至,我才真正惊醒。可此时已落后太多,追赶起来格外艰难。整个高中的“辛酸苦辣”,唯有自己明白。我曾陷入强烈的自卑,一度觉得低人一等,连上本科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
然而,即便在我的天空最为晦暗之时,一中的老师们却从未放弃过我。他们始终用各自的方式为我传道授业、指点迷津。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精湛的学识,更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师德与人格魅力。其中最令我铭记终生的,是他们赋予我的“三颗心”:恒心、细心与信心。
“你很努力,老师看得出你的恒心和毅力。只要你坚持下去,量变终会引发质变。”高一化学老师都承峰在我答题本上写下的这段话,虽简短,却意味深长,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它让我从只重结果的“结果论”,转向关注过程的“过程论”,开始专注于梳理每一次的答题步骤。日复一日,这为我养成了良好的求知习惯。
“你的悟性并不差,但试卷上80%的扣分都源于粗心。如果更细心些,你甚至能反超平均分。”高三二模后,化学老师陈浩在分析我的错题集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了我的要害。这番话如警钟般敲醒了我,让我在后续的学习和高考中,力求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懈怠。
高考最后一天,我无意中听到老班对父亲说:“这小子虽然不算聪明,但非常努力。我平时在班里不怎么表扬他,是怕他骄傲。如果分数够不上二本,家里想想办法读个三本,以他的勤奋,读专科就太可惜了。”
这番话让我瞬间明白了老班的良苦用心,也让我回想起他一直用校训“笃学力行”来激励我,让我在困境中保持专注、刻苦与进取。它让我坚信,不要怀疑和否定自己,只要信心仍在,“有志者事竟成”。
正是在老班和各位老师的长期鼓舞下,我重拾了信心,时刻告诫自己:路途再苦再累,也要脚踏实地,不惧艰险。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恒心、细心、信心”的加持下,我这个常年450分上下的“倒数小子”,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600+的成绩,出乎意料地成为了班级里的一匹“黑马”。那一刻,三年积压的泪水、困惑与迷茫,终于如释重负。

回望过去,我特别感谢一中,感谢一中的老师们。原来,那些当时熟记心底的“万能真理”,那些经历过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了我崎岖学生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你们,给了我梦想成真的动力,披荆斩棘的勇气,以及重塑人生的机会。
在此,遥贺母校百年华诞!愿这所承载了无数青春记忆的学府,在新的百年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当前位置:
校长信箱
OA入口
站内管理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