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3月2日《常州晚报》:http://{域名已经过期}/system/2012/03/02/012838307.shtml
两天前,2012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结果出炉。省常中5名、市一中6名学生成为幸运儿。他们高考成绩只要达到一本线,即可进入复旦。据悉,全国共有1243位考生通过自招面试,被复旦预录取,其中江苏地区有158名学生闯关成功。
笔试考的不仅是思维深度,还有知识广度,“题海战”最多只是熟悉答题节奏
复旦“千分考”的笔试一度被网友们膜拜为“神题”,3个小时内完成1000道选择题,覆盖语、数、外、理、化、政、史等10门学科。没把握的不要轻易落笔,答错了可要倒扣分的。
面对这样一张考卷,如何准备?几位考生一致认为,不需要特别准备,因为千分考是没有重点的,还是要靠平时的积淀。
省常中高三(9)班的夏屿,笔试成绩710分(满分800分),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博学”。这名理科男生说,千分考题目介于高考题和竞赛题之间,考的不仅是思维深度,还有知识的广度,理科生来答卷可能更沾光。他虽是学理的,但是对中西文史很感兴趣,常看《南方周末》等,这次笔试,他的文科类成绩排名在前5%之内。
726分,这个成绩在市一中高三(1)班的邹晨看来,属于“正常发挥”。邹晨是“玩”信息学竞赛的,高一时就获得省一等奖而拿到保送资格。他说,寒假没刻意准备,只复习了下史政,做了两套真题“找感觉”。今年“千分考”数学比较难,而这恰恰是他的强项,所以他感觉赚到了。
此前,也有考生以“题海战”训练来应对自招笔试,对此两位“过来人”表示,没用,最多只是熟悉答题节奏。
考生自述材料,成了面试考官提问的“引子”
同样,复旦自招的面试题以“全”著称,考官比较犀利,有时就某个问题层层深入。
为什么报这个专业,有什么兴趣特长……考生都说,自荐材料一定要烂熟于心,还要做好强大的拓展延伸工作,因为材料上的内容,随时都会成为考官的“发问点”。
市一中高三(1)班的左俊君参加的是“望道计划”的面试。她说,15分钟的面试感觉更像在拉家常,都围绕着她在自述材料里的表述,“我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兴趣”。基于此,考官就让她谈谈“亚当夏娃造人怎么看”、“小草和生命的关系”,但是,被要求说说复旦某知名生物教授的研究成果时,她当场晕菜,“以前我只听说过那名教授,但对于他的研究就不了解了。”
夏屿回忆了一下,他的感受类似:千分考的面试,自己送上去的材料很重要,考官往往从材料中找“线索”提问。“我报的是经济学,考官就让我谈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这个问题很宏观。”
这样的面试,热点问题被问到的可能性较大,邹晨说,“反正最近发生什么事,你多少得有了解,而且教授会追问。比如我说最近比较关心归真堂取熊胆一事,教授就追问了我的个人观点。”
而关于自述材料的内容,几位考生不约而同表示,材料要务实,有什么写什么,千万不能夸大其词,因为考官几乎“无孔不入”,要是一知半解的话,反而会被问得抓狂。
(毛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