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教育部收缩了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常州一中因为近年来坚持“增效减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学和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稳步快速地提高,个性化的成长也特别好。在2012年清华大学各类自主招生中成功地赢得了6个席位(常州大市第一、省内遥遥领先),其中包括通过全国化学竞赛金奖而被预录取的倪彬,通过保送生考试取得保送资格进清华大学的陶一峰,通过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可以稳进清华的孙逸凡,还包括已经通过清华自主招生笔试的刘浩、徐毅、吴希。
常州一中本着“每一个学生就是整个学校”和“以学生的最大发展为本”的理念,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在2012年复旦大学的千分考中同样赢得6个席位(常州大市第一,省内遥遥领先)。他们分别是刘浩、邹晨、赵媛、顾芸芝、徐弸彪、左俊军。其中邹晨同学除了取得复旦大学保送资格外,还同时接到了同济、浙江大学、南大的邀约,成为四大名校争抢的“香饽饽”。
常州一中在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中收获丰硕绝对不是偶然的。早在这届高三学生进入高一年级以后,学校就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所能及的最宽阔领域和最高深的层次上得到发展”的理念,对一批尖子生实施菜单式教学教育服务。根据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学科的竞赛辅导,可以参加各种竞赛包括演讲比赛,可以自学部分学科,作业可以选做或不做,使这些学生没有被淹没在共性的题海中,而是在三年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个性化的成功体验,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不断惊喜地认识到自己各方面过人的优秀素质,不断懂得如何去培养和造就自己,以至于象倪彬、陶一峰、邹晨等同学在取得保送资格以后还坚持天天到学校,自己找一个空教室继续自己的自学深造。他们对常州一中满怀感激之情,认为常州一中是能够让他们的成长发展最大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