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的袁老师为高考数学复习支招——紧跟老师的复习步伐,这样最有效
袁守义,市袁守义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一中首届“模范班主任”、常州市一中首届“增效减负模范老师”。
记者(以下简称记):袁老师你好!我知道您曾经被评为一中“增效减负”型教师,也是学校数学教改的带头人,面对高考,您觉得学生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达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效率的效果呢?
袁守义(以下简称袁):现在是“一模”结束后,基础知识和方法已经复习了一轮,在这个阶段,学生自己的整理和感悟特别重要。要把以前讲过的东西进行消化,在做题目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以往的东西进行归纳。数学也是讲究感悟的,要通过感悟把老师讲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再有一个,就是对错题的整理。错题能反映你在知识、方法上的缺陷,要把错误之处理解清楚。整理错题是最直接的方法。
还有就是知识体系的整理。比如集中看一本好的参考书,这样的书每个学校都有,或者看老师已经给学生整理好的东西,要反复看,一遍两遍地看,你每看一遍都会有新感悟。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对题型的整理。手头准备一两套完整的考试试卷,去发现里面的考点,发现命题规律。
记: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成绩的提高似乎更依赖于日常的学习和积累,所以不少同学可能觉得现在再复习数学有点来不及了,您怎么看?
袁:确实,如果平时积累不好、基础比较薄弱,现在要提高太多很困难,不过应付高考的问题不大。高考试卷中有120分接近于基础题,这个在短时间内是可以突破的,它们主要运用了三角向量、立体几何,还有许多小知识点,主要分布在填充题的1-12题,解答题的前3题,这块做了就差不多了。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这样压力太大,反倒影响复习效果。
记:在许多文科生中间,数学成了拉开分数距离的关键,您觉得文科生该在数学复习中有哪些要注意的?
袁:我多年都没带文科生了。不过要是说起来,文科生要把自己的语文英语优势保住,数学呢要缩小差距,具体就是立足于基础,做题时心态放稳,保证会做的题做到。有的文科生看到数学有些紧张害怕,不必这样。你拿到数学的基本分,100-110分,就可以了。
记:不少同学可能认为大量做题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您怎么看?怎样做题才是最有效的?
袁: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有的学生觉得没题目做就不知该干什么。实际上,到这个阶段,你只要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够了。对大部分同学而言,不需要额外做题。对于要冲击名校的学生,可以单独做一些题目。
总的来说,不建议过多做题,你做的越多可能错的越多,这样就压力大,不如把老师的作业认真消化。
当然,一点题目不做也是不对的,毕竟数学是技能型学科,不动手不行。
记:我知道您已经连续带了8届高三,许多原来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您手中也变得成绩不错,最后都考取了不错的大学,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袁:鼓励,给他们信心!其实学生们潜能挺大的,就怕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另外就是要和自己的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不建议到外面找老师辅导,他短时间内发现不了你的问题,只有自己的老师才能给你做出最准确的诊断。建议大家在最后阶段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记:离高考只有五六十天了,具体到答题技巧,您有什么要指点的?
袁:基本的都讲给学生了。按题目顺序做,1-12的小题从易到难,不排除个别题目是拦路虎,到了13题有思路就做,没有就跳过。14-17题按顺序做,18-20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解决第一问就行,先拿到该拿的分数。
再就是注意答题心态。高考题既考知识,也考心态,你遇到答题困难的时候,别人也可能遇到了,不要紧张。当然,也不要钻死胡同,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做不下去的先放下,回头再做,说不定豁然开朗、有了解题思路。
(常州广播电视报记者 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