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办公室>>校园新闻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记清华大学教授讲座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2012年5月2日,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同学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凌教授所作的精彩演讲。
作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常州市前黄中学的王教授和常州有着不解之缘。他一开场便向大家展示了常州市第一中学本届高三学子取得的骄人成绩,并对一中近年来为清华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对自动化系颇有研究的王教授用巧妙的类比,将自动化系统与人生中的学习过程联系起来,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学习方面的一些经验。他将奋斗的理想与目标比作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定点”,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目标需努力才能实现,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超越性;将奋斗的环境比作“系统”,因为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造就好的品性;将奋斗的阻力比作“扰动”,因为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良因素,对此,我们需有一定的克制力;将奋斗的结果比作“输出”,这是个人在受扰系统下的成绩;将实现和超越的目标比作“反馈”,荣誉是我们的“正反馈”,骄傲自满是“负反馈”,我们必须学会用情绪来控制“负反馈”。这些巧妙的比喻让同学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并为自己下一步的努力制定方向。
一改昔日学术界学者严谨的风格,王教授的演讲充满了睿智和幽默,不时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他用生动的语言将自己的学习奋斗经历与大家共勉,讲述了自己如何由一个穷小子走进清华,再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艰辛道路,他希望同学们要牢记母校情、同学情,培养社会责任感。
会后,我们有幸采访到赵科主任。她认为这次讲座的目的在于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经验,并且让同学们明确自己身上承担的重要使命以及自己的奋斗目标。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中能有更多的学子进入清华的学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成长与反馈的价值
——采访清华大学王凌教授
在精彩的演讲后,我们对王教授进行了采访。
小记者问道:王教授,您是进行优化工作专业的。对科技这种领域,很多人受其吸引而涉足这个领域,我们青少年很多人树立了这方面的理想。请问:在科技方面很多研究总是不尽人意,对于“科研成果”这种压力,该怎样解决?
王教授说:“在科学这条路上,失败总是痛苦的,对于成就、成果这种抽象的名词的解释更多的取决于你自身。从大的方面讲,做出任何贡献不论大小便是一种成就,科研是为了社会,所以这种成就取决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在这种成功下,我们得到激励,就像指数函数一样,我们的热情和接下来的研究成果便会比起先前增长一大段。换句话说,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除了科研,王教授对于学习这一方面也很有经验。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在作业之间的借鉴总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而王教授的观点大方大气让所有同学为之鼓掌,我们为此进行了一点深入的采访:“同学之间的‘借鉴’总是作为一个警戒线压制着互相交流的程度,按通常的说法这总是一种限制人的思想、思考的方式,那么对于同学之间参考借鉴的利弊你觉得是怎样平衡的?”
王教授果然语出惊人:“我认为,这种方式是只有利没有弊的。当然,我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你认真思考过的基础上的,直接‘拿来’自然是不正确的。”
再问道对我们一中学子的期望时,王教授说:“希望你们如我刚才说的,Be the first of the best,未来在自己手中,优秀的学子应该有优秀的前途。”
人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要有理想(Long)和目标(Short),奋斗就像一个系统,有扰动,有输出,有反馈。我们要调节好正负反馈,正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那样去为梦想奋斗终生。
高一(13)班小记者 胡汇川    张桢(摄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