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走向智慧
——2012年暑期德育工作研讨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教师该用多少时间去准备面对学生的那一刻?答案是:一辈子。多年来,一中举行的无数次的教师培训,只为让每位老师都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永恒灯塔。教师应该和孩子一同成长,这种成长注定着教师必须拥有“从专业走向智慧”的职业追求。“专业”,就是需要教师学会正确扮演教育者、学习的促进者、平等对话者和心理按摩师等多重角色,就是需要教师不断完善7项修炼:1、学会定规矩。2、学会批评。3、学会惩罚。4、学会说服。5、学会表扬。6、学会营造舆论。7、学会树立威信。“智慧”,就是需要教师懂得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是未来的科学家、军事家、金融家等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就是需要教师懂得用艺术的手段育人,用智慧的灵魂去启迪少年的心智。
缘起——
06年新课改之际,常州一中全省首创“增效减负”,近年高考质量高位稳定;出色的德育工作为教学添砖加瓦,无数宝贵经验等待总结;站在高峰看未来,德育工作能力的整体提升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好习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会学生生活,是教育的真谛。回到学生立场,总结德育失败原因,提炼德育成功经验,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意义非凡。
为此,一中继去年“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德育培训之后,举办了“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的研讨会。
名师送真经——
不唱高调,不讲套话,不避重就轻,是本次研讨的一大亮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靠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的高超艺术,二靠班主任处理学生关系的出色能力。雕刻这些细节的法宝,源自名师对教育的执着思考。
黄瑜洪老师开展“青蓝互助”,使“小老师”收获自信和阳光,使“小徒弟”收获知识和友谊。孙旭老师研制了一套新奇的图章,需要重默的同学会在作业本上发现“不见不散”的红印,作业零差错的同学会得到限量版的“常州一中地理之星”的蓝印,而集齐10个这种蓝印的同学将获赠孙老师的汉堡一枚。通用技术课的赵越老师和心理老师周卓行更是联手出击,打造了名为“逃出孤岛”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利益博弈中收集素材,依靠相关知识制作能发射至15米外的水火箭,对学生而言真是一场IQ、EQ总动员。孙雪老师和邓小进老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幸福点滴,激发学生感恩的冲动,可谓用心良苦。
为了提升德育质量,一中每月都有教育创意征集。在本次研讨会上,14项黄金创意被隆重揭晓。14位老师获得了年度“十佳教育创意”大奖。
本次研讨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案例研讨法,避免了以往研讨隔靴搔痒的弊病。蒋建兵老师举了自己与不同性格、不同成绩的学生的谈话,揭示了师生谈话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反复性四大法则。都承峰老师介绍了他家访过程中与家长的“短兵相接”,阐释了家校沟通需要理性、循序渐进、将心比心的真谛。倪莺老师在案例介绍时所体现出的“学生立场”赢得了广泛赞誉。倪老师在班级的日常教育中,不仅关注两头,而且很留心“成绩中等、内向而容易被忽略”的学生,她总是利用不同的资源去激励学生,称得上是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班主任”。
失败启迪智慧——
名师经验固然重要,反思自身更为重要。在分会场,青年教师济济一堂,直面自己失败的经历,试图弄清其中的“失败之理”。纵观各类失败案例,与会老师总结出了几种共性:1、失败案例往往与问题学生有关。问题学生往往存在早恋、网瘾、没有学习动力这三类问题。而这三类问题背后,又都与家庭教育的不当,父母婚姻的不幸,学生性格的缺陷,学生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有关。2、失败的案例往往与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有关。不当的方式有: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处理问题情绪化、随意化,不愿放下老师的架子而与学生站在对立阵营,缺乏谈话艺术、不能在知识性和思想性上有效说服学生,在引导问题学生时不能持之以恒,抱着畏难情绪面对部分问题学生。3、失败的案例往往与家校缺乏有效沟通有关。例如小张老师就对学习习惯差,家长又不配合的学生无计可施。
针对上述问题,季一鸣主任建议,对于教师处理问题学生和突发事件,今后要形成一套科学有效、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随意性。房宏主任建议,教师的德育工作要“有准备再实施”,同时,一定要坚持学生立场,平等对待所有学生。陶兆宝主任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指出,培养学生就像种花木,要研究花木的特性再施肥浇水,这叫“因材施教”。
碰撞思想,分享智慧——
“智慧分享”这一环节是本次研讨会的一大创新。组织者挑选出了“口香糖风波”“不走寻常路的他”“我拿什么拯救你——早恋”三个经典案例,把难题抛给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专家会诊,现场答疑。
张桂英老师在分析案例时指出,教师在纠正学生问题行为时,如果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不起作用的话,那么要学会“妥协”。以退为进,往往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倪莺老师在分析厌学问题时,对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如果你因为理想的梦想与现实的教育矛盾无法解决而放弃学习,你将丧失解决问题的机会。作为学生,要学会“边跑边思考”。
在研讨的尾声,季主任不仅针对早恋问题,还对“做智慧的班主任”这一主题进行了阐发。
他指出,“专业化”和“智慧”是密不可分的。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本着不放弃、尊重、公正的态度,是每一位班主任应有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他说,当一个学生多年后回忆自己的老师时,他或许会感激老师曾经教会自己的做人之道,或许会留恋与老师一起游戏时的那份温馨,或许会怨恨老师当年的冷漠或严苛,或许仅仅是有一点印象,或许连印象都没有。将心比心,怎样做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是值得每一个追求卓越的老师一生思考的命题。
结语——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呈现了班主任光荣和失败交织的教育历程。专业的教师懂得身上肩负的责任,懂得教育质量的内涵,懂得教育品牌的荣耀。智慧的教师懂得,除了知识,还要交给学生更重要的东西。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中教师将捧着一颗心来,回馈给社会一片灿烂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