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办公室>>校园新闻

我校小记者教师节采访专题(1)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记对居丽琴女士的采访
——第二十八届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高一(10)班小记者 项聿培
在激动人心的第二十八届教师节演出会后,我与另外两位小记者一起有幸采访到了前任副市长现任常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居丽琴女士。针对表演中学生与老师天衣无缝的配合,我对居副主席就师生关系问题做了采访。首先,她反过来询问了我的想法。我说:“我认为老师与学生应当有朋友关系。”居副主席同意了我的观点并说:“首先应当是良师其次才是益友,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然后是好朋友。教学不仅是教也是学,教学可相长。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相处上平和。”针对我提出的“有的同学在学习中会走弯路。老师会提出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平和关系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应怎样体现呢?”居副主席认为“这类问题应当从老师来看,老师要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此外,居副主席还认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配合互助交流应该更密切,学校有责任让老师贴近家长,贴近学生生活。
在小记者们对居丽琴副主席的采访中,她始终面带微笑,同时语句精辟易懂,令我们受益匪浅。
                            
 
访政协副主席居丽琴
——记市一中09.10教师节表彰大会
今天我们一中举行了教师节表彰大会,我们的带队蒋学姐将采访的重任交给了我们。所以非常荣幸能够在大会结束后采访居丽琴老师。
网上曾有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笑话:“美国大学家长会不能在中国人大时候召开。”是指许多中国领导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国外上大学,像是许多高材生也选择去国外深造。往往留在中国的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人才流失”,于是我询问了居老师对此的看法。居老师认为这并不能说是人才外流,因为现在的国际是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在这方面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分界,有走出去也有引进来。许多高科技并不是某个国家的人能单独完成,需要国与国的交流合作。所以也希望我们能够扩大国际视野,包括可以出国了解一些国外的知识,然后造福整个人类。
居老师还谈到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应该是引导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向孔子说的一样“传道,授业,解惑。”并能教学相长。
最后居老师希望我们能努力学习,为一中添彩!
高一(10)班
郑明逸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采访居副市长有感
( 黄娴)
我们这些学生眼中,老师是可爱神圣的,对于操心的家长,更是把孩子人格建树的重任的一部分托付给了老师,总之,老师不是普通人。那么,有一个作为教师的家长,子女得到的教育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一个优秀的老师爱生如子,那对待真正的子女呢?一个家长千方百计地要将子女培养成人,如果他是个老师,会付出怎样的他或许认为最好的教育呢?好像在叩问教育这门精深学问的要义一样,有什么窍门吗?又是老师又是家长,有什么区别呢?
我提的这个问题看样子好像将居老师难住了。
“是了解。”看起来好像并不玄妙。“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教时知道他在家里的点点滴滴”,而其他孩子,老师不知道他在家的情况,也不会了解其心中所想。千言万语都指向这个词,仿佛是显而易见的,却又是至关重要的。不了解,怎么才能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了如指掌,进而对症下药呢?这就是圣人所说的因材施教了吧。
这个有些刁钻的问题在这里实际已被化解了。教育不是狭义的,不会因为对象而有什么档次的区别,对每个学生,也不会有窍门似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既然了解了儿女,像了解儿女一样了解了学生,那这个老师,真正做到了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居老师说,她曾经就做过很多的家访,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她补充说,家校联系也是很重要的,这正是一个负责的教师了解学生的手段。
我很庆幸,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每个老师将爱融入了对学生的理解和负责中。每个学生都是整个学校,学生也都在这种特殊的关怀下和老师共同进步。
如果真的比较老师和一般家长的话,不同也就在于家长没有老师那样充足的知识和教育经验了。在这里,居老师强调的家校联系就更重要了。正如今天大会上所说,教育需要改变别人的灵魂,也包括影响家长。“龙城讲坛就吸引了不少家长”,这也给他们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新思想。我校也是极为重视与家长的交流的。可见,只有这样重视文化重视教育的地区和学校,才能“使父母真正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后一任老师”。
话已至此,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老师的奉献,同学的努力配合,家长的适应,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帮助。教师节从没有到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支持的声音愈来愈响,教师不再孤单。面对他们默默的无尽的付出,我们有何理由不满怀感恩、奋发进取呢?

 

 

 
从头越   再辉煌
                             ——记教师节表彰大会采访
(高一2 孙佳禾)
一首《庆典序曲》拉开了常州市第一中学第2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的帷幕。老师——平时默默付出,辛勤劳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都参加了本次活动。除了老师和学生,观摩这次大会的还有市领导、校领导以及社会上关注、关心学校发展和教育成果的人们。
江苏省金土地建设集团总经理,2011常州教育年度人物徐伟农女士也出席了这次大会,并慷慨地赠送了七十万元作为高三教学质量奖。
徐女士在大会后接受我们小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自己以及家人与市第一中学、正衡中学的不解之缘,曾经从事过教师职业的她回答我们“为何选择我校作为捐赠对象”时这样说:“一中的老师热情,善于创新,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吸引着我。”作为教育年度人物,在提到对教育的看法时,徐女士说:“如今的学校教育离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我们希望,也需要尽力缩短距离”。最后,她表示了对我们学校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一中、正衡的老师、同学继续努力奋斗,让学校成为更知名、更优秀学校,我会经常关注学校的发展,祝你们的明天更美好,也祝所有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师恩永存
              ——记对正衡董事长杨福宽先生的采访
                                          高一(4)班 许浩文
9月10日下午,在我校一中举办了隆重的教师节庆祝大会。出席庆祝大会的有各路嘉宾,其中我们对正衡中学董事长杨福宽先生进行了采访。
当小记者问到杨福宽先生学生时代对其影响最大的老师时,他深情的回忆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班主任秦老师了。那时我家里穷,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些困难,但是班主任老师丝毫没有嫌弃我,在这两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从而使我今后有了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我取得一些成就时,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在教育上进行投资,以此表达我对教育工作者的感谢。”
听了杨福宽先生的话,使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又更深一层,对母校正衡的发展又多了更多的希望。
在此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从头越,再辉煌
——记对毛雪英老师的采访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第二十八届教师节。我们很荣幸地采访了此次表彰大会上获得两项荣誉的正衡中学的毛雪英老师。
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但作为一位从心底里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不会后悔选择这个职业的,正如毛雪英老师所说“不能说后悔,因为我作为一名教师,感到无比的自豪,虽然在我的学生们毕业之后我有失落与难过,但是我必须要不断向前,我就像是一个圆,一直向前但还是要回到原点,认识一届一届的新学生,即使三年后依旧送他们走。我不后悔,也不能后悔。但是最后真的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其实,因为投入过,所以才会难过。作为一名老师,每一次带班,都会全力以赴,会在学生的学习和道德上全面操心,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细致地付出过。毛雪英老师像所有老师一样为班级、为学生精心策划,完美处理,每一次遇到问题,都会角色转换,把自己当做孩子的父母,才知道改变一个学生怎么会简单?
教师是一个被社会寄予希望的职业,在这样的的压力下,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呢?毛雪英老师说:“每一年教学,看起来教材是一样的,其实通过我自己的个人成长,会不断的继续完善教学方式,在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包括自己的人生观、情感历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我想这是同样的教材的一个变化过程。”
做教师很累吗?很累。但他们把自己锻炼成圣斗士,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学生,了解学生的状态。每次发火之前,都要先想想这值得发火吗?发多大的火?什么时候点火?在哪里发火?但每次都对自己说原谅他们吧,谁让他们是自己班的学生呢?
每个老师都会对自己的学生有期望,在新学期毛雪英老师对孩子们的期待是:好好生活,努力学习。
                                                 高一(5)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