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开公民教育听证会
撰稿人:周卓行
9月12日下午4点20,在我校科技楼一楼报告厅开展了公民教育听证会。听证会内容为原高一(9)班同学在公民教育课上研究的课题《常州市免费自行车租赁情况》。常州市城管局市容处处长吕东先生、常州市规划设计院领导唐淑惠女士作为听证员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我校赵科主任。
会议分四个议程进行:问题解释、已有政策、建议性政策和我们的行动。每个议程都展示了同学们的精心策划和努力行动的过程。每个议程过后,听证员都对同学们提出了犀利、尖刻的问题,而同学们睿智的回答让现场一次次掌声雷动。
会议在40分钟后圆满结束。最后吕东先生总结到:“这是一次成功的公民教育,同学们研究的问题已到达了一定的深度,所提出的建议都已经答到了点子上。你们的主人翁精神让我感动,也让人振奋。希望你们继续关注常州市免费自行车的租赁情况,说不定会让你们看到意外的惊喜。”
公民教育模拟听证会感想
撰稿人:周卓行
听证会的圆满召开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选题、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我们的课题完成了迈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当主持人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望着静静靠在墙边的展板,忽然间心情很复杂。有骄傲,因为我们能从全年级七百多人中脱颖而出;有辛酸,发放问卷时曾无数次遭到拒绝与白眼;有欣喜,在这一年里我们真正学会了合作与交流。但我们都明白,告别这个课题是暂时的,未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顾舒婷)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提高了社会意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前期对资料的收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各项调查,让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在去政府相关部门的采访更需要我们的努力。
听证会更是活动中最让人难忘的环节。作为组长我要分配好组员的工作,作为听证会主持人我要写好自己的主持词,作为策划者我要联系相关人员,考虑到一切的可能发生的情况。虽然经历了一番波折,但是大家的表现还是非常的出色,每个人都能做到大方淡定,也让我觉得这一番努力获得了收获。
公民教育的活动并没有到此为止,我们还会继续下去,为公共项目的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钱臻旭)
听证会圆满结束了,时候回想起整个过程发现我们在这长达一年的活动受益匪浅。在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时,需要我们自己筛选若干信息并将其分类,把原本零散的信息汇集成完整的项目介绍,在发的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麻烦,在采访政府官员时,我们也充当了一回小记者,在召开听证会时,我们积极准备努力做到最好。
这些仅仅是活动中一部分剪辑,而仅仅是这一小部分,我们便收获了怒多,对这项公益活动更加了解,如今这项公民教育已落下帷幕,但我们对这项公益活动的关注永不落幕。(陶雪雯)
开展公民教育的一学期以来,从选材到对课题的理解,从分析可行性到逐步实地考察。从对政策分析到提出合理见解。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一场听证会,既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辛勤付出的犒赏。一场听证会,加深了对公民教育的理解,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与现场应变的能力。我们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为知识与能力相携并进的一中人,我们在成长中长成,长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孙盈)
《关于常州市免费自行车租赁情况的调查》课题成员:
钱臻旭、陶雪雯、顾舒婷、孙盈、王子晴、王秋霞、孙轶凡、宋嘉琪、汤舒钰、杨妍菲、沈逸、陈思婕、崔晨露、姚远、宋南希、张宁育、邹晶莹、郑子旖。
指导老师:周卓行。
成为优秀的公民
——记公民教育模拟听证会
9月12日下午第4节课,我班与10班、12班的同学们有幸和学长、老师们共同聚集在报告厅里,成为了公民教育模拟听证会的听众。16位高二的学姐向我们展示了她们的关于“常州市免费自行车租赁情况”的调查报告。尽管这项课题的灵感仅仅是来源于心中的小小疑问,但是在一步步的犹如抽丝剥茧的深入调查中,那些隐于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免费自行车的租赁仅在小部分区域得以推广,而资金和管理问题也比比皆是。学姐们对相关现状和政府的政策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同时对于嘉宾和同学们提出的尖锐问题,以一个中学生以及公民的身份从容解答。
高二同学关于公民教育的课题已告一段落,而我们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公民教育。走出校门,从中学生和公民的视角出发,去发现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在培养能力,开阔视野的同时,去体悟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公益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是我们应去思考的,更是在未来必须面对的。公民教育将会帮助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并更好地帮助我们成为未来国家、社会的主人。
高一(9)班 沈冰清
我们在行动
——记9.12一中公民教育模拟听证会
2008年至今,我市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已4年有余,然而广大市民对此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且由于种种原因,宽阔的马路上,本就不多的租赁自行车现在越来越稀少。就此现象,我校高二研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并于今日举办了公民教育模拟听证会。
本次听证会有幸邀请到了市城管局吕东处长和市规划局唐淑惠女士参加。现场高一(9)班、(10)班和(12)班的同学们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听证会共分四部分举行,分别为:“问题解释”、“已有的政策”、“我们的建议”、“我们的行动”。每部分以展板展示和成员介绍为主要内容,辅之以听证员提问,成员答疑,环环相扣。
问题解答环节,成员首先提出了他们观察发现的问题原因:刷卡器失效、办卡点偏僻且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不近人意、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在使用时不注意保管致使自行车损坏等等;现有政策部分,成员们介绍了由开始时的人工管理到二期智能管理到三期的集约化管理的进展情况,同时在中心人口密集区域和人流量集中的地点加大投放力度。针对以上问题和政策,成员们进行了交流探讨,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成员们一致认为,规划部门应做好合理引导,交通部门要将其纳入交通体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宣传海报等加大宣传力度,企业提升为民办实事理念,增设办卡地点,简化办卡手续,提高服务理念等。通过对北京成功实行自行车租赁的优秀案例,成员们提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视地区人流和不同时间段的流量,合理配置各租赁点的车辆。
与此同时,听证员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刁钻的问题,研究组成员镇定自若,侃侃而谈。“免费租赁的目的是缓解公交系统压力,同时也是低碳理念的实施”,“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真正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应合理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和税赋优惠,把这桩为民办实事做好做扎实”。
在调查过程中,成员们认真分析资料,实地考察,并访问相关专业人士。虽然调查中也有部分被调查者不配合,但他们毫不气馁,始终坚持下来。也许他们的思考还很肤浅,研究还不透彻,但他们在行动,参与就是成功。
此次听证会使每一个在座听众意识到了作为一位常州公民的责任,真正理解了——常州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高一(10)班 项聿培、姜婷、郑明逸
今天我们班受邀参加了一次模拟的听证会,刚坐在位置上,伴随着“听证会是什么呢?”我怀揣一颗好奇的心,耐心等待着学姐的讲解。过了一会,会开始了。再分为几组的依次介绍下,我逐步对常州市公共自行车这个问题深入了解了,学姐从带领我们走进这个问题,再介绍现状分析现状,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之中,还有受邀的嘉宾与台上学姐的一问一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简单,但是仔细回味,每个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每个问题都不同。在这种考验下,学姐们应对自如,让我感到敬佩。通过今天的听证会,让我有了参与城市管理的想法,使我对研究性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希望,下次站在台上的,不是别人,而是我。
高一(12)
董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