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办公室>>校园新闻

高二社会实践学农记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高二(4)班丁佳乐同学在行知基地开营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做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在生机勃发的四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江苏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行知基地进行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指引着我们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学校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学习。如果说过去不久的小高考是对我们知识储备的一次磨砺,那么此次实践活动必是锻炼我们实践能力的契机。为我们今后的学习道路、社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过,我们只是一滴水,滴落在大海中是不会掀起千层大浪。我要说的是,哪怕我是一滴水,也要激起美丽的涟漪;哪怕我是一团火,也要为社会献出所有的光和热。也许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会苦,会累,但是我们依然要在骄阳下微笑,在汗水中前行,在奉献中快乐!这不会是一次娱乐的路程,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许多困难。但是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的脚步都不会停止,它只会因肩负的责任感更加坚定,更加有厚重感!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将更切实地接触到自然,将更直接地体验到“粒粒皆辛苦”的农作生活,将更深刻地磨合出集体归属感。相信在即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会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践行“阳光心态、优秀学业、领袖素质、国际视野、明显特长、一流口才”的发展目标,做一个出色的一中人。
最后,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去圆满地完成这次实践活动,让这段美好的集体生活会成为我们永久而珍贵的记忆,成为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一盏人生道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
 
高二(1)班童鑫熠同学在行知基地结营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谨阐述一些我这几天的收获。
当昨天我进入行知基地的大门时,觉得与我心中的感觉不大相同,因为班主任向我们介绍这次社会实践是学农活动,我预想这个基地应该是占据万顷良田,住满农民大伯的地方吧。实际来到这儿之后,我看到了很阔气的建筑群,小学的小朋友在玩我从来没有玩过的橄榄球,让我产生了羡慕之情。
我们经历了两天的农业实践,接触到了一些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接触到这些东西刚开始有些新奇,后来也觉得十分辛苦,但实际上后者才是农民生活的常态,农民付出体力劳动,才能养活一家老小,才能为中国十三亿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古代把农业称为“本”,现在把农业称作“第一产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一员,不了解农业生产,甚至有些说不过去了。
我们这几天所经历的活动,论强度远远不及实际的农业劳作,现在还有先进的农机,在以前比现在更为辛苦,一种作物往往需要几个月才能收获。而农业劳动既需要体力,还需要技术,想要保证一块稻田的常量,从育苗、插秧到定期排水,都需要技术与经验。作为一个城市的孩子,面对此往往感到无力。而我们每天吃着大米、蔬菜,我们是否能想到,为了这些食物,农民需要付出多少呢?在我们倾倒剩饭剩菜时,如果脑海中能想起辛苦的农民,会不会感到于心不忍呢?将心比心的想,如果这些食物是自己像农民那样辛苦耕作而来,可以相信的是,大家也不会去倾倒剩饭剩菜了。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是一个装满食物的泔水桶,意在提醒我们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即使全国上下没有掀起这样一场光盘行动,我们至少也会知道,小学时就学过的一首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著名的钟南山院士对此曾有过评论:“中国的粮食危机的转机只有在泔水桶的消失。”经过两天的体验,我们一定能够把节约粮食当做我们的责任。
刘校长在报告中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农村从六七十年代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历程,刘校长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农村的巨大改变。这其中有许多代人的努力,倘若我们眼光放得广一些,整个中国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任校长一直对我们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有担当,当我们想到农村的路在何方,抑或是城市的路在何方,刘校长的介绍都是宝贵的材料;收获课堂外的知识,更为珍贵。也许我们之中的大部分并不会以农业作为自己的专攻,大学里也鲜有以农业为主的学科,我们当然会更加珍惜这次实践。
当我们还沉浸在昨晚篝火晚会所带来的欢娱时,两天的社会实践也将结束,相信两天的经历一定是高中生活的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会永远珍藏。
谢谢大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