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时光即将过去,我班又进行了一次三自规划的展示,那追梦的神圣的姿态,一如去年我们刚刚相聚喊着“我不相信”的时候。
是的,我们不愿让梦想不同于理想,我们正处在离梦最近,不,在造梦的年龄。其绚烂令家长老师艳羡,而个中滋味最集中地回荡在自己心里,神秘又了然,使梦的光彩从屏幕从讲台辐射开去。
将近一年的陪伴令我们观看时更多了轻轻的点头会意,暗暗的敬佩,默默攥紧的斗志。
我们中,杜超杰想做医生,他说,我要救死扶伤;他说,我细心,我体贴,我沉稳。平时的化学课代表工作,原来都是他一刻不停造梦的积累,他的作文里也体现出了他对普罗大众的善意的爱。医人,是对生命的珍视,尊敬,乐于奉献的关怀。周成想成为城市规划者,我不禁想起她某次演讲中对世界公园的介绍,从那时起她使我开始了对建筑的兴趣。当然她的工作不止这些,想到无论旅游,生活,工作,认识她与不认识她的人们都身处,或路遇她倾注热情的带有她的气息的草木葱茏意味隽永的城市,将是多么有诗意,由于我们的“同事关系”,我更能理解这一点。孙恩成,未来的软件工程师,那枯燥要考验热爱,智慧、团结、耐力的事业,他分析得如此清晰,希望他将来真能做到,梦想成真。陈杨栋对他的点评,尽显一个编程大牛倾心的真言,像是前辈对后生的关怀与谆谆告诫,真乃人间至情。最炫目的要数潘琦小生了,广告策划,响当当的名字,配上别出心裁震撼人心的ppt,它们为语文课上频繁的即兴点评和她从头到脚异于常人的古怪现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最后蒋老师的点评,用多少人有梦却无法圆梦的统计结果给我们泼了一小盆冷水,又加以肯定与鼓励。我觉得这比各种赞赏有意义多了。越发的感到这是一个将来那不知如何的自己会一遍遍回忆,比对,为之重新调整的历史时刻,既残忍又梦幻。是的,有多少人只因责任与寄托于人的希望而活着,这当中也定然包括我们的有些父母,我们就仿佛注定了要打破这闷人的死寂,要换来希望,梦,甚至深情的让父母老师重拾青春的感觉,甚至是能够改变这样的社会规律的一个契机。
我们能,我们一定不放过,这段黑白分明,有投入有产出,激情四射,造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