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公告
一、大赛宗旨:促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总结、交流全国各地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为中小学开设校本课程提供专业示范和引导。
二、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三、网上申报:申报表格可在大赛专题网站{域名已经过期}下载,完成填写后的表格电子文本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adreamcup2012@{域名已经过期} 。
四、申报范围:全国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职教师,师范院校师生,以及儿童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和培训机构等单位个人或团队设计的在高中、初中和小学适用的某门校本课程,均可参加网上申报。所有申报者无须递交任何费用。
五、申报日期:自2012年5月18日起,至2012年9月30日止。
六、评选与公示: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域权威专家和部分优秀教师、校长、教研员等组成评选委员会,从真实性、专业性、可行性和原创性等维度,对申报成果进行评选。获选优秀成果和专家点评,实行网上公示,公示期内接受社会监督和质询。
七、成果奖励:特等奖10名,颁发证书、奖杯及奖金5000元人民币;一等奖2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2500元人民币;二等奖3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1500元人民币;优秀奖80名,颁发证书;组织奖10名,颁发证书。
八、颁奖典礼:2013年1月,大赛组委会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举行颁奖典礼,召开全国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及学术研讨会。获奖成果拟择优结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组委会
2012年5月18日
二、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三、网上申报:申报表格可在大赛专题网站{域名已经过期}下载,完成填写后的表格电子文本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adreamcup2012@{域名已经过期} 。
四、申报范围:全国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职教师,师范院校师生,以及儿童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和培训机构等单位个人或团队设计的在高中、初中和小学适用的某门校本课程,均可参加网上申报。所有申报者无须递交任何费用。
五、申报日期:自2012年5月18日起,至2012年9月30日止。
六、评选与公示: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域权威专家和部分优秀教师、校长、教研员等组成评选委员会,从真实性、专业性、可行性和原创性等维度,对申报成果进行评选。获选优秀成果和专家点评,实行网上公示,公示期内接受社会监督和质询。
七、成果奖励:特等奖10名,颁发证书、奖杯及奖金5000元人民币;一等奖2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2500元人民币;二等奖3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1500元人民币;优秀奖80名,颁发证书;组织奖10名,颁发证书。
八、颁奖典礼:2013年1月,大赛组委会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举行颁奖典礼,召开全国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及学术研讨会。获奖成果拟择优结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组委会
2012年5月18日
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报名表
基
本
信
息
|
申报人
|
□个人 □团体
|
姓名
|
|
||
所属单位
|
|
职业
|
|
|||
联
系
方
式
|
电子邮箱
|
电话
|
||||
通讯地址与邮编
|
||||||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
课程名称
|
|
||||
适用年级
|
|
课时数
|
|
|||
课程简介(200字以内)
|
|
|||||
知
识
产
权
|
主办方声明:申报人必须是申报成果的实际研制者和著作权人,如有不当引用、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由此产生的道德与法律后果。主办方对获选优秀成果予以奖励,有权将获奖成果用于公益目的活动,包括复制、改编、网络展示和结集出版等。
申报人承诺:申报人理解并遵守主办方声明的原则和要求,同意主办方在申报成果获奖后根据需要将其用于公益目的活动。
申报人签名:
|
|||||
编
号
|
(由大赛组委员会填写)
|
表1 课程纲要【编号: 】
课程名称
|
|
||||
适用年级
|
|
总课时
|
|
课程类型
|
|
课程简介(200字内)
|
|
||||
背景分析
(500字内)
|
包括本门课程的目的、意义、已有的基础和所需的条件等
|
||||
课程目标
|
|
||||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
||||
主要参考文献
|
|
||||
备 注
|
|
表2 教学方案1
单元
|
|
单元课时
|
|
||
主题
|
|
总课时
|
|
第 课时
|
|
背景分析
|
包括该主题在本单元和本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三部分
|
||||
教学目标
|
|
||||
评价设计
|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
||||
学与教活动设计
|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
(备注或反思)
|
|||
备注
|
|
页数
表2 教学方案2
单元
|
|
单元课时
|
|
||
主题
|
|
总课时
|
|
第 课时
|
|
背景分析
|
包括该主题在本单元和本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三部分
|
||||
教学目标
|
|
||||
评价设计
|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
||||
学与教活动设计
|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
(备注或反思)
|
|||
备注
|
|
页数
表2 教学方案3
单元
|
|
单元课时
|
|
||
主题
|
|
总课时
|
|
第 课时
|
|
背景分析
|
包括该主题在本单元和本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三部分
|
||||
教学目标
|
|
||||
评价设计
|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
||||
学与教活动设计
|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
(备注或反思)
|
|||
备注
|
|
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