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到石家庄教育质量高屋论坛作发言,刚刚返常的市一中校长任欣伟说起一中增效减负的由来,称:高中阶段是极为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形成认识的阶段,可是如果这一阶段的填充色是痛苦、压抑、沮丧,当学生离开中学后,回顾这一段生活充满诅咒,那么我们的教育还能说是成功的吗?我们的老师还能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吗?
教育的宗旨是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纲要》对于素质教育的重点有这样的陈述: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前提还有,社会责任感。法国人认为高中教育奠定了人生发展方向,美国人表述更直接:高中教育关乎国家安全。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人民对教育的不满意,主要在两个方面:负担重与乱收费。后者在各个地区程度不一,而前者,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却是严重的社会疼痛,由于这一疼痛发生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身上,而且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那么感受这个疼痛的就不仅仅是这个群体,它必然会传导到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并引起广泛而猛烈的社会震荡。
学业肯定是有负担的,高中学习肯定比初中学习负担要重,关键是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和承受能力。爱因斯坦说:学习是责任。歌德说:责任是对自己必须做的事付出一点爱。所以要热爱学习。经济学家哈契克把学习比喻为自愿签订的一份契约,签约者更愿意为了学问而受苦,没有这种心态,再聪明也不能保证有所成就,只不过单单意志上的吃苦还不够,还要有发现的快乐感和学会聆听的敬畏心。
在新课改开始阶段的06年,我校开启“增效减负”的探索与实践,增效减负能否成功最大的变数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是否激发出来。一中的实践是初步的,但有一点全体教师确信无疑,那就是行走在增效减负的道路上,学生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感到求学的幸福。
——2010年10月21日《常州晚报》“小记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