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教育网:http://www.czedu.gov.cn/TDisp_3_72_10058773_1.shtml
有创新力的人为大家渴求,即使是清华大学这样的一流高校,也在为学生“创新不够”而担忧。日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牵手常州一中建立“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基地,该系党委副书记、留美博士杨帆面对一中学子诚挚寄语,希望学子能在基地与清华共享资源的过程中,成长为创新力强的未来社会渴求之人才。
毕业于清华,之后留学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又返回母校的杨帆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称自己在清华工作这些年,目睹从中学走进大学校门的不少学子,逐渐成熟成长,从本科、硕士、博士,这个过程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包括知识的成长、人格的成长以及各方面不断成长。
清华大学这周迎来101岁生日,杨帆表示,建系于1970的自动化系,40多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很大成绩,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该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更在全国排名第一。“可以说,我们的学生是全国最好的学生,我们的综合素质是最好的。但是,我也要说,我们也是有缺点的,这个缺点是什么?就是创新不够。我们的同学还要积极地努力地去创新,因为创新是这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靠什么?杨帆表示,靠兴趣与自身的努力。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清华采取了多种举措。本月上旬成立的清华智能机器人兴趣团队(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捐资支持),就是学子发挥兴趣,拓展视野的平台。“不求能够有多好的比赛成绩,有多好的科研贡献,我们最大的目的,是希望同学能够养成一个创新的品格,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牵手清华建立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基地,一中任欣伟校长称,“这是我们探索中学-大学无缝对接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走出的关键一步,它对学校完成常州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来自教育局的信息,我市最新公布了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学校,首批4所高中6个项目入选,除省常中外,还有一中、省前中、溧阳南渡高中3所学校,一中的机器人项目正是其中一个培养项目。
据了解,一中一贯重视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名校。近5年就有25人考入清华北大,今年又有7人获得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或自主招生加分资格,学校科技教育尤其是智能机器人项目闻名全国;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作为我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研究、开发基地,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如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基于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的清华大学RoboCup机器人代表队,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基地建成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将在常州一中定期举办智能机器人或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专家报告和讲座,为一中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对其实验实践给予指导,为学生的创新方案、创造发明进行可行性论证或技术攻关。当天3位清华的老师为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举办了三场专题讲座。(韦祥洪 王芳 曹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