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知 识 竞 赛 试 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知 识 竞 赛 试 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A.社会主义建设 B.党的建设 C.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的集中体现。
A.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B.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科学理论。
A.一脉相承 B.承上启下 C.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5、科学发展观是发展( )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社会主义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7、科学发展观回答了( )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8、科学发展观是立足( )基本国情提出来的。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发展新要求
9、国外(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国际借鉴。
A.发展经验 B.经济建设经验 C.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10、科学发展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11、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抓住( )这个中心。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改善民生
13、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 )。
A.人民当家作主
B.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C.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人的全面发展 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5、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全面推进( )。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C.经济社会建设
16、( )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1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统筹兼顾 C.群众路线
18、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始终把( )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B.推进城镇化 C.增加农民收入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 )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20、毛泽东在( )文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2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建设( )社会。
A.社会主义和谐 B.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C.小康
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
A.发展教育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社会发展
24、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是实现( )的科学发展。
A.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B.经济快速增长 C.人的全面发展
2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高度重视( )问题。
A.计划生育 B.资源和生态环境 C.和谐发展
26、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发展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7、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 )。
A.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B.促进经济发展 C.促进社会发展
28、( )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与时俱进
29、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
A.初级阶段 B.若干阶段 C.全过程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公平正义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改善民生
31、深化改革开放是为科学发展提供( )。
A.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B.良好社会环境 C.国际环境
32、协调发展,就是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在( )等方面比例适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共同发展的状态。
A.发展规模、发展速度
B.发展程序、发展效益
C.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程序、发展效益
3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走( )的文明发展道路。
A.生产发展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生态良好
34、( )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A.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B.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5、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
A.发展公有制经济
B.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6、( )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A.发展观 B.世界观 C.政绩观
3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 )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38、又好又快发展是( )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五个统筹
39、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全面贯彻( )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 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
A.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B.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从而为建设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 )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并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等“三个统筹”,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
A.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43、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 )。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B.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C.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44、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 )。
A.修改国内法律法规中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地方,实现与国际接轨
B.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C.使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向外资全部开放
45、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6、科学发展观涉及( )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 )。
A.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B.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C.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48、(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9、(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0、(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期任务。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1、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
A.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B.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C.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5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A.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B.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 建立完善配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53、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关键。
A.人才 B.科技 C.教育
54、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核心。
A.人才 B.科技 C.教育
5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到( )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A.2049年 B.2021年 C.2020年
5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 )。
A.农民 B.农村 C.农业
5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8、建立和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关键是( )。
A.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
B. 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C.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59、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 )。
A.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C. 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6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
B.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是建设( )国家。
A.富强、民主、文明
B.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6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
A.共同富裕 B.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C.实现共产主义
64、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马克思主义理论
65、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
A.自主创新能力 B.自主发展能力 C.科学发展能力
66、我市开展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是( )。
A.今年2月-8月 B.今年3月-9月 C.今年3月-8月
67、我市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是( )。
A.市及辖市(区)党政机关;市及辖市(区)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民团体机关
B.市及辖市(区)党政机关;市及辖市(区)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民团体机关;驻常条线机关;市及辖市(区)属企事业单位。
C.市及辖市(区)党政机关;市及辖市(区)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民团体机关;驻常条线机关
68、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高举( )旗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科学发展观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9、我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围绕( )主题。
A.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常州
B.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常州新跨越
C.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基本现代化
70、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准确把握( )原则。
A.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
B.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C.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71、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达到( )总要求。
A.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B.党员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
C.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基层组织得到加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7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是基础。
A.科学发展上水平 B.党员干部受教育 C.人民群众得实惠
7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是核心。
A.党员干部受教育 B.人民群众得实惠 C.科学发展上水平
74、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是目的。
A.人民群众得实惠 B.党员干部受教育 C.科学发展上水平
75、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实现的目标是( )。
A.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改进机关作风,促进科学发展
B.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C.改进机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76、市委提出的我市今年“三保三促”的目标是( )。
A.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调整、保民生促和谐
B.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调整、保民生促稳定
C.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提高、保稳定促和谐
77、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按照( )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A.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
B.学习动员、对照分析、整改提高
C.搞好调研、分析检查、完善机制
78、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要重点抓好( )两个环节。
A.宣传发动、学习调研
B.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
C.宣传发动,解放思想大讨论
79、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要重点抓好( )两个环节。
A.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B.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召开专题民生生活会
C.认真对照检查、制订整改意见
80、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要重点抓好( )两个环节。
A.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实际问题
B.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广泛开展为民办好事实事活动
C.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81、学习调研阶段,党员干部要重点读好( )两本书。
A.《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B.《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C.《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82、学习调研阶段,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 )。
A.《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B.《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C.《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83、学习调研阶段,市及辖市(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应不少于( )次。
A.2次 B.3次 C.4次
84、学习调研阶段,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应不少于( )学时。
A.20 B.30 C.40
85、市委确定的机关党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主题是( )。
A.发展惠民、实事富民、建设为民
B.政策惠民、实事利民、发展富民
C.政策惠民、实事利民、服务为民
86、市委确定的机关党员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主题是( )。
A.转变作风,提高素质,增强科学发展能力
B.改进作风,开拓创新,增强科学发展能力
C.改进作风,增强素质,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87、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 )“四个字”。
A.真、诚、实、长 B.真、广、实、长 C.真、诚、多、长
88、对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要组织( )。
A.满意度测评 B.群众评议 C.征求意见建议活动
89、整改方案形成后,要( ),作出公开承诺。
A.以适当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布
B.通过媒体进行公布
C.进一步完善
90、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原则上由( )负责。
A.流入地党组织 B.流出地党组织 C.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共同
91、( )全面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
A.基层党组织 B.党委(党组) C.党委书记
92、( )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
A.党委(党组)分管领导
B.党委(党组)
C.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
93、为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督促,市委向各地各单位派出( )。
A.督导组 B.指导检查组 C.督促组
94、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期间,要建立党委(党组)和领导小组成员( )制度。
A.示范点 B.联系点 C.指导点
95、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可聘请( )担任特邀监督员,全程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A.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B.部分群众代表
C.部分民主党派代表
96、分析检查阶段,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开好( )。
A.专题民主生活会 B.专题组织生活会 C.党小组会
97、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 )这个重点。
A.充分运用学习调研成果和解放思想讨论成果
B.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C.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
98、省委、省政府在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中,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等( )个政策性文件。
A.6 B.7 C.8
99、整改落实阶段,要健全和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 ),巩固和深化整改成果。
A.长效机制 B.政策措施 C.发展规划
10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 )。
A.思想解放 B.国际合作 C.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