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简介>>院士风采

臧克茂院士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QQ图片20220526112720_副本.jpg

1932年,臧克茂出生于江苏武进安家舍乡臧家村。生于农家,臧克茂耳濡目染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勤劳、节俭、厚道等优秀品质,受到耕读传家的传统教育熏陶。

1939年,7岁的臧克茂在离家不远的东孙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小学5年级的时候,臧克茂来到局前街小学读书。刚到这里,城里的同学对常州北乡来的他多少有些不屑,两次考试下来,小伙伴们开始刮目相看了。后来,臧克茂陆续求学于武进县立初中、正衡中学和省常中。

几十年过去,臧克茂仍然记得在省常中求学时的情景:楼梯拐角处的路灯下,集聚着“借光”捧读的学子;天刚微亮,晨曦里就传来晨读的声音;甚至擦黑板时,都不忘临摹几下老师漂亮的板书。1951年,臧克茂不负众望,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继续学业。浙大四年,虔心向学的臧克茂没有回过一次家,他如饥似渴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1955年,臧克茂大学毕业,他的三个毕业志愿填的都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就这样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于翌年光荣参军入伍。1958年,他带领哈军工海军系的学员们到湖南湘潭参加我国第一艘潜艇的电机研制。聂荣臻元帅视察湘潭电机厂时,听说哈军工有人在那里参加潜艇电机的科研攻关,而且“工作起来不要命”,接见了作为师生代表的臧克茂等人。

1959年,臧克茂又被组织派往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作为军事工程学院代表,参加航母电机设计。


“先下手为强,我要比敌人早一点把炮打出去”

臧克茂不仅仅是一个农民子弟,更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1966年,哈军工整体撤编,他和战友们集体转业,脱下军装,留校任教。

1979年,此时47岁的臧克茂已经在哈尔滨呆了24年,在国家恢复军事院校招生、培训的大背景下,他又再次主动要求参军。也是在这一年,装甲兵工程学院(时名装甲兵技术学院)到哈尔滨选调教员时,臧克茂天不亮就赶去报了名。这位曾经的军人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再次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

初到装甲兵工程学院的臧克茂,对装甲装备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从此,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便发现,有一位年近半百的男子,每次都是在管理员的催促下才离开。

1987年,臧克茂在学术期刊上看到,在国外,一种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他设想,如果能将此技术应用在坦克炮塔上,或许可以破解当时我军坦克炮控系统瞄准时间长、射击精度低、性能差的瓶颈。就这样,面对西方技术封锁,臧克茂尝试以“民参军”的方式突破军事技术壁垒,解决装备发展的瓶颈。

他选择把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作为自己科研的突破口,历尽波折,最终获得了“坦克炮塔PWM控制装置”立项。


患癌26年中,他让陆战之王火控性能翻倍

1993年的一天,61岁的臧克茂一如既往地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阵剧痛袭来,他几近晕厥。他一个人偷偷去医院作了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膀胱癌!
但臧克茂却异常冷静,他马上作出两个决定:一是不能让学院知道自己有病,否则这个项目就做不下去了;二是一定要在病情无法控制之前把课题解决掉。

自此,臧克茂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教学和家庭生活之外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在“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研制过程中,没有任何理论计算可资借鉴,臧克茂就带着学生边计算边尝试,从200Hz到2000Hz,再到更高,寻找到最佳的频率值。

1995年,臧克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PWM炮控装置,这项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畏生死,方能处之淡然。为能坚持科研,臧克茂打好了一场“情报战”,邻居、同事、学生,甚至两个小女儿都不知道他身患重症。

1997年教师节,臧克茂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标兵”。在表彰大会的发言上,当他讲述自己的病情时,台下一片唏嘘。

臧克茂不愿大家把他当成病人,他喜欢呆在实验室里,他先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交流全电式炮控系统”和“数字式大功率交流全电炮控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炮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型号坦克。同时,他还以坦克电传动、电驱动为突破口,率先开展了全电战斗车辆的研究。坦克训练场上,射手轻松操纵,十几吨重的坦克炮塔,眨眼间就能实现360度转向,发现目标后停得又准又稳,对瞄准镜内的敌目标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两军相遇,先敌开火、首发命中,这是陆战之王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说到自己的专业,臧克茂语露自豪。

与癌症搏斗26年,臧克茂在病痛中愈挫愈勇,不仅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身体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也许他把病魔遗忘,病魔也就遗忘了他。


于妻暖心,于徒无私,“钢铁直男”也有柔情面

1984年,他的妻子于凤元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面对刚刚43岁的妻子,臧克茂想尽一切办法为她治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臧克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照顾老伴,为了给老伴治病,他曾自学针灸,怕扎疼老伴,就先在自己身上练手劲和针感,找准穴道后再给老伴治疗。在老伴患病的年头里,他的关心和呵护始终无微不至。

对妻子的爱,他表达得朴实认真:“她嫁给我,就是把一生托付给了我,不管顺境逆境、健康疾病,我都要尽好自己的责任。”

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知道,到臧教授的课题组去搞研究,压力大,但成果多;日子苦,但人快乐。臧克茂说,“作为一名老师,最成功的作品应该是自己的学生,学生飞得越高越远,自己越有成就感。”

1993年,正值试验的关键阶段,他推荐得力助手马晓军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马晓军几次恳求老师,先帮忙完成试验,以后再去读书。臧克茂对他说,“这次机会很难得。课题重要,你的学业一样重要,等你学成回来,还有更重的担子等着你去挑。”

现如今,马晓军已成为电气与自动控制领域的知名专家,并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这些年来,臧克茂陆续把许多学生送到外校学习,而且无私地资助他们学费。

荣誉等身,前行的脚步却停不下来

钢铁的意志来源于斗争与拼搏。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作为演讲嘉宾,臧克茂和全国的青年人分享了他对于生命的感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是六十多年以前看的,最感人的是两句话里面。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而是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把我的一生贡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由于对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军事人才培养做出的重大贡献,在1999年和2011年,臧克茂先后两次荣立一等功,这是自称一名老兵的他最珍视的荣誉。

2006年,为退休苦恼的臧克茂找到系领导施宗成,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工作时间。施宗成建议他申报院士,但臧克茂却认为自己的贡献和成就不够,一拖再拖,直到截止日期之前才勉强申报。

2007年,已经推迟退休11个年头的臧克茂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份难得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再次推迟退休的时间,把自己心爱的工作继续下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