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简介>>院士风采

校史专栏 | 院士风采——并不孤独的中国网络先行者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顾1.png

顾冠群(1940-2007),我校1956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原校长,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兼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作为主要成员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积分机,并完成基于该机的“自动切割绘图系统”和“潜艇电子航迹仪”。1976年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研究及教学,编著我国第一本《计算机网络》统编教材,解决网络协议实现和协议迁移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OSI网络和EDI系统,应用于多项网络工程,效益显著。

顾冠群的父亲16岁时进常州城学手艺,经过多年努力,在城里安了家。顾冠群在西大街小学和常州市第一中学读书时就十分喜欢打乒乓球,曾经是市一中的校代表,在大学里也曾当过学生乒乓球队队长和教工乒乓球队队长,后来还担任过南京玄武区乒乓球队队长,为国家二级运动员。通过打乒乓球,他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培养了“坚持方向,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他说输球不要紧,但要想办法争取去打赢他。搞科学研究也是同一个道理,一点一点,一步一步,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脚踏实地地去争取成功。1956年,顾冠群毕业于常州第一中学。同年他考取南京航空学院,1957年转入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1962年8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和东南大学结下一生的缘分。

据顾院士回忆,1963年,他参加了晶体管数字积分机的研制工作,当时,这是一个投入12.5万元的学校重点项目,他有幸参与了从部件到整机完成的全过程,项目到1965年完成鉴定。1966年初,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新仪器展览会上,这台晶体管数字积分机与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15所、清华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研制的晶体管计算机一起展出。这六种型号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参与这个项目,顾冠群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和他的老师、同事们通力合作,克服了许多思想上、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取得了第一次打硬仗的经验。


1966年夏

进入“文革”这个特殊年代,尽管受到很大的压力,但顾冠群努力坚持去解决数字积分机的实际应用问题。1969年国庆前夕,他尝试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利用数字积分机直接控制切割万吨轮用钢板,最终一举成功。随后,他又完成了“自动切割和绘图系统”及“潜艇电子航迹仪”。

 

1976年

顾冠群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研究及教学,1980年编著中国第一本《计算机网络》统编教材,解决网络协议实现和协议迁移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OSI网络和EDI系统,并应用于多项网络工程,效益显著。他率先在国内研制出“X.25”通信控制器,打破国外垄断和依靠进口的局面。他说:“几十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不断地磨砺自己,对如何取得成绩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以为,首先要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课题和项目来培养自己的能力;第二,是要善于跟别人合作,依靠群体、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去攻克大项目中的技术关键;第三,要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来支持自己事业的完成。” 

信息技术的应用现在已深入人心,渗透到各个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在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刚刚引入,多数人不理解软件的购买价格与开发成本怎么比硬件还高。为此,顾冠群带领大家去宣讲,耐心细致地向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宣传和解释。他带领大家编写了10多本教材,办了多期培训班,造就了一批示范性软件企业。在选择第一批江苏省企业CIMS试点单位时,顾冠群认真把关,综合考虑全省布局、企业制造特点、规模大小、企业自身信息化需求与水平、信息化人才条件以及企业一把手的认识和决心、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顾冠群带头组织多个进驻企业的专家组,不仅严格要求专家们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还提出必须培育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技术队伍,以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发展空间的要求。江苏省CIMS试点企业的成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得更多企业对信息化有迫切需求。

顾2.jpg

△顾冠群 (前排右二)

 

1997年10月

他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同时也成为江苏高校史上第一位民选校长。顾冠群说:“一个国家要有名气,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一个大学要有朝气。”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顾冠群为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两翼,队伍建设为主体”的思路,并提出使东南大学的综合实力有明显提高的目标。在顾校长任上,东南大学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院校,并成为中组部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在那段历史时期,可以说是东南大学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他虽然是一位大学校长,但在生活上却非常朴实,“吃饱穿暖即可”,自己步行上下班、拿着饭盒去食堂买饭、在天桥下买一元两块的烧饼、和师生一样坐公交车到医院……他会默默的关心学生们的“小事”,帮忙安排毕业生的住处,过问暑期实验室的空调是否正常,询问学生的补助是否够用……

顾3.jpg

△顾冠群 (右)

顾4.jpg

△顾冠群 (右)


走进顾冠群位于东南大学院士楼的家,只见朝南20多平方米四四方方的客厅里,西墙电视机柜上摆放着顾冠群和夫人的像,除了两套长椅、茶几,客厅里再无其他装饰。朝北不大的饭厅里放了两张餐桌,显得很拥挤。“搬到新房后,我们给爸爸买了张新餐桌,可爸爸却舍不得扔掉用了几十年的旧桌子。”顾伯萱说。“爸爸从不懂得享受生活。”顾伯萱这样评价他的父亲。“吃饭吃菜,他从没特殊要求。1989年,父亲就得了慢性糖尿病,因为这个病,有很多东西不能吃,后来他吃饭吃菜就是为填饱肚子,咸了淡了都不管。”“父亲对我们的要求还体现在公私分明上。”顾文说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我儿子当时只有六七岁,第一次去参观外公的办公室。他渴了,就想拿办公室里矿泉水喝。谁知道,我爸爸竟然不同意,说‘外公带你去买,这是公家招待客人的’。”


2006年11月

顾冠群老校长在自己病重住院期间,将自己的多年积蓄都捐献给东大教育基金会,并以其夫人的名义设立“章玉琴奖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作为一位大学的管理者,他以一位纯粹的学者和一个真诚有范的大家,赢得尊敬。在2006年卸任时,顾冠群老校长在致辞中说,“从今以后,我留给你们的将是一个背影,但我并不孤独,因为你们依然在我心中,东大依然在我心中!”

5.jpg

 

顾冠群院士在自己的任内努力抓好东南大学的学科队伍建设,为东南大学迎来新的百年辉煌奠定基础,更为我国科技事业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力行不辍。现在,常州市第一中学也即将迎来自己的百年诞辰,面对新的历史责任,市一中必将向顾冠群院士在内的所有院士学习,厚植爱国精神,感悟人生真谛,永攀科学高峰,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进发!

 

 

 

供稿 | 杨政宁

审核 | 顾鑫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