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教联体”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委员会旨在通过强化机制、队伍和内涵建设,促进育人责任、资源和品质的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教育环境。
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教联体”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委员会明确了“教联体”的内涵、各主体的职责任务、总体目标和工作的重点方向,旨在构建责任明晰、协同紧密的育人机制。
机制建设方面,委员会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清晰界定学校、家庭、社会在育人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各方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队伍建设方面,委员会积极吸引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加入,并依据家长专业领域,分别授予科学委员、法治委员、健康委员、心理委员、美育委员、环育委员、安全委员以及实践委员等专业委员。这些委员将凭借自身特长优势,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还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升教师与家长、社会沟通协作的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协同能力强的教育队伍。
内涵建设方面,学校将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育人品质。例如,邀请科学委员组织科普讲座、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法治委员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健康委员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姚校长在成立大会上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强调了“教联体”重要意义。一是助力学生成长。“教联体”协同运作,为学生开辟多元发展路径。在个性塑造与能力提升上,借多样实践与指导,锻炼学生思维、沟通、协作等能力;特长培养上,为学生匹配精准资源平台,激发兴趣爱好;丰富的学术、艺术、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挖掘自身潜力。二是促进资源共享。学校将整合家长、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为学生带来课堂之外的广阔视野与实用技能。从企业的实践基地到文化场馆的艺术熏陶,从科研机构的前沿知识到公益活动的爱心传递,全方位为学生打造立体教育环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阶段,学校将以“教联体”为依托,通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实践探索、品牌塑造等多维度发力,全力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赋能。
撰稿 | 赵宜奇
摄影 | 曹仪钦
审核 | 张玲娜 吴文婷 顾鑫浩